“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谈判桌上,你可能就在菜单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讲话令人瞠目结舌。 美国一向喜欢标榜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布林肯的“餐桌菜单论”彻底暴露了骨子里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信仰。
布林肯在一个论坛上回答有关美中关系的问题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这不是布林肯第一次用“餐桌和菜单”来比喻美中关系。 2022年,布林肯就中美竞争发表了类似的声明,声称美国“现在坐在谈判桌上,将来也会坐在谈判桌上”。 再往前追溯,1993年,《美国中东杂志》上一篇关于黎巴嫩的文章使用了这句话,后来许多美国政客在不同场合都提到了这句话。 从这句充满零和博弈思维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窥见美国是如何看待国际关系的。 在美国政客眼中,21世纪的世界仍是丛林法则掠夺法律、大欺小的“丛林”,美国凭借其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实力地位”,可以肆无忌惮地行事。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这样的场合,美国首席外交官公开宣扬赤裸裸的“丛林法则”言论,再次凸显了美国的霸权和傲慢。 美国在政治上肆无忌惮,长期打着所谓民主和人权的旗帜,企图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国家和世界秩序。 《美国的侵略:我们如何在地球上几乎每个国家进行军事入侵或干预》一书指出,在联合国承认的190多个国家中,只有三个国家没有战斗或受到美国的军事干预; 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并利用其对国际组织的控制,胁迫其他国家为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战略服务。 美国在科技领域进行垄断和打压,以遏制......其他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美国的霸权霸权行径和霸道行径,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动荡和灾难。 据黎巴嫩广场电视台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布林肯的表态再次表明了美国的强硬立场,美国认为美国应该是“吃”的一方,而不是“被吃掉”的一方。
即使是美国的盟友也无法逃脱成为美国“盘子里的一顿饭”的命运。 习惯了霸权思维和霸权行为的美国,堪称为一己私利背信弃义、“背刺”盟友的专家。 2021年8月,美国突然宣布从阿富汗撤军,在喀布尔机场重演“西贡时刻”。 在这方面,美国没有向其欧洲盟友“打招呼”,但也断然拒绝了他们推迟撤军的要求,将激增的阿富汗难民留给了欧洲伙伴。 说起乌克兰危机,当欧洲盟友深陷困境时,火上浇油的美国却赚了不少钱。 美国还利用乌克兰危机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通过补贴和低能源成本,诱使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跨国公司将投资和生产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并对欧洲的“羊毛”进行砍杀。 难怪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经说过,与美国为敌是危险的,但与美国为敌却是致命的。
“餐桌菜单论”也暴露了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霸权核心。 美国包装的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其目的就是任意解释和适用国际法,垄断国际规则和秩序的界定权。 美国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虽然打着“规则”和“秩序”的名号,但往往有两副面孔和两套标准。 同样是打击极端暴力恐怖势力,这在美国是反恐,在其他国家已经成为人权问题; 同样是捍卫***在美国是必要的,但在其他国家,它变成了“对民主和自由的侵犯”; 在美国,支持国际交流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其他国家,它已成为一种......“从事宣传和渗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退出了17个国际组织或协定,包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问题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条约、中程核力量条约、 以及《开放天空条约》。美国上台后,虽然高调宣称“美国回来了”,重返一些国际组织或协议,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美国优先”政策,而是推行“选择性多边主义”。 美国“有国际规则就用,有不当就抛弃”、国际规则“工具化”的内在逻辑,正是“餐桌论”所体现的权力政治逻辑。
《纽约时报》曾评论说,“如果说21世纪初有哪个国家谋求世界霸权、胁迫他人、藐视规则,那就是美国。 美国单边主义、自我霸权主义和倒行逆施的霸权做法,只会招致国际社会更强烈的批评和反对。 如果把其他国家当成“盘子里的饭菜”,美国最终可能会发现,是自己抢不到桌上的椅子。 (*海外网站文字聂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