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成功包围了国民党第45军第312师。
在被俘虏的人中,一个叫李长恒的副师长格外引人注目,面带微笑,看起来很平静。 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拿着花名册,用他的名字核对了李长衡的名字,惊讶地发现他是这支军队的副师长,于是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高兴,被我们俘虏了? ”
李长恒笑了笑,道:“这次不是犯人,而是回家! 众人面面相觑,李长恒继续解释道:“其实我是潜伏多年的地下党员,现在又能看到曙光了! ”
听到这话,小兵立刻找到了领头人,众人对**副师长的话表示怀疑。 但此人却不紧不慢地说:“那请你给**发个电报,问***你还记得李强同志吗。 ”
人群这样做了,并向***发送了一封电报。 那么,这个李长恒真的是共产党吗? 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国民党工作的? 这个“战俘”会怎么处理?
1915年,李长恒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原名李彦光,后改名李卫平、李强等。 他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为了防止儿子走上和自己一样的人生道路,父亲把他送到了一所私塾。
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李强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担忧,这使他成为众多进步青年中的一员。
李强以家庭和国家为己任,除了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外,还得到了堂兄弟们的启蒙。 尤其是他的二堂兄姚忠书,作为黄埔军校优秀学生和光荣的共产党员,他的爱国主义深深地影响了李强的一生。
姚忠书不仅参加了大革命,反抗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深感忧虑。
1927年,姚忠书按照组织的安排回到四川老家,投身于革命活动。 此时,12岁的李强对当前形势和社会还一无所知,于是姚忠书鼓励弟弟:“你要出人头地,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把救国救险当成己任! ”
在哥哥的教导下,李强逐渐长大,姚钟书耐心地教他文化知识。 他的哥哥姚忠书在四川从事地下工作,经常被间谍跟踪。
李强的聪明和勇敢,让哥哥姚忠书多次转危为安。 考入安岳中学后,他更加努力,最终考上了四川省第一师范学校。
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其他人不缺抱负,刻苦学习,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在哥哥的指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希望能和哥哥一起战斗。
李强担心入党,没人能介绍他。 就在这时,又出现了一位向导,他的名字叫周俊烈,也是四川安岳人,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
周俊烈的上级是上海特别支部,一个在我们党内很有名的情报机构,其领导是我们敬爱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发现李强是一个爱国青年,热情洋溢,热爱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和信心。
于是,周君烈决定让李强从事一些秘密工作,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李强不得不经常与反动的三青年团、复兴社等组织打交道。
李强是一个多面的人,与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广泛的联系。 1938年,在周君烈的大力推荐下,来到延安革命根据地,接受了深刻的洗礼。
在延安,他对共产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们和农民一起在田里干活,士兵和平民就像一家人一样!
康大学毕业后,李强被派往山西八路军前线,准备与鬼子搏斗。 然而,他一到前线,就被紧急召回重庆,与中共政治局常委开封(何克全)会面。
开封告诉他:“重庆虽然是国民党的首都,是抗战的后方战场,但实际上也是前线,所以你不应该有没能上前线的错觉。 ”
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李强的心,他开始了卧底生涯,立志要为重庆的抗日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在开封的领导下,董必武同志招募李强到中共南方局工作。 董必武同志非常佩服李强的能力,于是决定叫他“李强”,简单易记,更有力量。
我们全体干部要像李强一样,以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完成任务。
从那天起,李强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名,大家都这么称呼他。 他化过两次名,第一次是李卫平,第二次是李长恒。
按照组织的安排,李强回到了安岳县,在当地高中当老师。 闲暇之余,李强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到处张贴抗日报刊,组织反日演出,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
此外,他还发起了学习小组,宣传共产党的思想和革命理论,引起了许多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强烈共鸣。
在当地**的威胁下,李强被迫逃亡,来到了老朋友周君烈的成都住所。 得知此事的周俊烈向上级组织汇报,很快刘文哲就被派下来做李强的上级,李强只能和刘文哲保持联系。
当时抗日战争虽然如火如荼,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并没有停止,反而更加严重。
国民党中央在成都设立支部,负责西南地区的间谍活动。 这个机构有大量的**,他们到处活动,逮捕和暗杀共产党员,导致许多同志无辜死亡,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不安。
在这种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人们生活在恐惧中,躲避自己的行踪。 尽管环境恶劣,李强没有退缩,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闯入国民党中央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