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阳明高看来,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持续达到2000万辆。 “电动汽车的数量预计将达到3辆5亿辆,保守估计车载电池总容量达到240亿kWh,未来车网交互将在短期储能中发挥主导作用。 ”
虽然在车网交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但参与的运营商数量和响应数量都不到1%,如何实现大规模的车网交互成为行业遇到的一大难题。 刘永东指出,车网互动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资源进行聚合,核心是让车主和各利益相关者受益。
在政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下,车网互动在行业内达成共识,集聚储能潜力巨大。 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预计2040年车载电池总容量将超过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我国每天的用电总量,而目前集中式储能不足1亿千瓦时。
欧阳明高. 当前,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动汽车已成为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电动汽车和新型动力系统之间找到平衡点,助力中国汽车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全行业的共同目标。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IEEE PES电动汽车技术委员会(中国)年会上,来自政学研、企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分析了行业发展趋势,交流了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落实情况,共同开发了电动汽车技术和车网融合互动的新形式。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所上升。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958辆70,000 和 9495万辆,同比增长35辆8% 和 379%,市场份额为31%6%,“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比20%”的目标将提前完成。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根据公安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041万辆,占总保有量的6%0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的76辆04%。
方海峰. 得益于国家前瞻性布局和企业集体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汽车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政策研究院副所长方海峰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竞争已进入智能化下半年,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政策设计可以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竞争优势, 从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孙佳米.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电网司司长孙佳米表示,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也发展迅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到859个6万辆,同比增长65%。
电动汽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突破,以及全球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不仅是对传统燃油汽车的一场革命,也是实现清洁低碳交通方式的重要里程碑。 IEEE PES主席、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钟志勇教授强调:「过去一年,我们见证了多项创新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还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
钟志勇.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问题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配电网不堪重负,充电成本上升,无序充电不可持续。 欧阳明高直言不讳地表示,汽车行业目前正在发展快充,但大功率充电桩对电网影响很大,电动汽车早期建立的松散电网组合,已经不适应产业发展。 电池、车辆、充电、电网是强耦合系统,一旦出现问题,电池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车联网互动储能潜力巨大。
在欧阳明高看来,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持续达到2000万辆。 “电动汽车的数量预计将达到3辆5亿辆,保守估计车载电池总容量达到240亿kWh,未来车网交互将在短期储能中发挥主导作用。 ”
刘永东. 车网互动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表示,虽然在车网互动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但从参与的运营商数量和响应数量来看,还不到1%,如何实现大规模的车网互动成为行业遇到的一大难题。
刘永东指出,车网互动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资源进行聚合,核心是让车主和各利益相关者受益。 “车网交互在技术、标准、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比较完善,需要从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三个方面进行大规模推广。 ”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新能源迎来了快速发展。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部副部长张胜男表示,预计到2024年底,国网运行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超过11亿千瓦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面临巨大挑战。
张胜楠. 张胜南补充说,通过电力市场机制的创新,引导新能源汽车充电新能源,是促进新能源消费的重要手段,从消费测试; 是促进供需协调,缓解系统运行压力,降低全社会成本的有力举措; 真正实现绿色出行,助力交通行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中国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常务秘书长邹鹏认为,未来充换电行业的融合和产业创新将进一步加大力度; 高压平台设备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电池更换标准化将进一步加快; 有序收费将在政策引导下加快实施。
邹鹏. 孙佳米还表示,国家能源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加快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加强充电基础设施顶层设计; 二是推进重点区域充电设施建设; 三是逐点开展各类试点示范; 四是推动完善充换电技术标准体系; 五是继续推进全国充电服务平台和监控体系建设。 (中国经济网记者 江志文;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