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一出来,专家们就有些措手不及,基本没有发表意见,说经济不好? 增长率为5 2,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相当不错; 说经济,好吗? 企业利润下降; 如何解读创历史新高的青年失业率和不尽如人意的消费,这已成为当务之急?
显然,中国经济不能用西方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积累和收入的不平衡,这意味着普通人的收入更少。 改革开放几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说收入太少,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直观地说,房子盖了很多,涨价快于收入涨幅,当然卖不出去。 如果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的资金就卖不出去,当然会破产,开发商会破产,员工会失业,当然消费不能刺激,消费不能刺激,房子卖不出去,所以就成了恶性循环。
房地产就是这种情况,事实上,中国整体经济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中共二十大开始强调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问题是如何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
主流**然后说要提高老百姓第一分配收入,这种说法很难做到,因为这无异于向民营经济要钱,一对开店的夫妇说,两个人辛苦工作一年,早起贪黑,收入降到1万元, 雇用一个1万元以上的员工,两个人平均不超过10000名工人,如何提高收入的先分配?小商店就是这种情况,整个民营企业的数据也差不多。
全国民营企业年利润总额为1亿元,民营企业平均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这是企业的量级,收入也是一个职工的中低收入水平。 而且,就市场规则而言,不存在发布行政命令的问题,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现在很矛盾,一方面失业率高,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
因为工资太低,农民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就离开家乡去打工,工资太低了,打不下工。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企业利润率太低,无法提高工资; 工人的工资太低,必须始终有一个可接受的最低收入。 这是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有必要依靠第一次收入分配,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恢复期。
所以,资本是邪恶的,必须加以约束,但离不开资本。
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就需要一点耐心,能不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只能靠财力。 事实上。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金融是社会分配的主导因素。
两会都定下了一个可喜的目标,那就是未来财政部门要把收入用于民生。
这是什么概念?
一般说,财政收入用于民生的比例是郎先平,但实际上只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很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差不多。
财政调整与分配的关系无非是两个方向,或者如上海财经大学刘元春所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老百姓不用担心医疗、教育、养老、失业,达不到北欧国家的水平,至于距离应该大大缩短; 或者直接送钱,清华大学的李道奎曾多次呼吁,与其把钱投在修路、挖、挖修保险上,不如直接给老百姓送十亿元,十亿元可以撬动四十亿元的流动资金。 存在乘数效应,其中大部分将在经济周期中以税收的形式回到财政上。
这两个建议都是很好的处方,它们会被采纳吗?
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