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按下数字化办公的“加速键”
记者 孙亚辉.
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6年,60%以上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项目形成标准成果,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不断提高。 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余项,加快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出现,我国各行各业纷纷进入市场,数字办公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在人工智能产业新一轮发展热潮的背景下,应用了哪些人工智能产品? 它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重塑职场
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创建文本方面的表现,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办公模式,帮助用户提高创新和生产力,协作办公市场正在逐步扩大。
根据2023年11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与专利技术分析报告》,软件行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中国大型模型创新实体专利布局较多的行业,专利布局数量为3个60,000 件,340,000 件,280,000件。 、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进一步推动了专利产业化的发展,在软件行业、制造业等行业拥有更多的专利布局。
在软件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逐步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相关软件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有所提升。
以中国老牌办公软件公司金山办公为例。 2023年4月,WPS AI将面向公众亮相,并将陆续应用于文本、演示文稿等常见办公组件。 2023 年 11 月,WPS AI 公测版发布并正式向用户开放。
与WPS AI类似,在协同办公场景中,腾讯文档智能助手、科大讯飞星火认知模型等工具连接多个场景的办公需求,为办公环境带来更具想象力的体验。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如今,协同办公软件早已不局限于远程通信、会议、通信痕迹等功能,开启了真实和数字空间,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度嵌入,算法可以智能识别和推荐沉淀在办公场景中的数字资产,提高协作效率。
推动硬件产品转型创新
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推动了硬件产品的创新和转型,成为新的商机。 除了硬件产品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广泛落地外,一系列新的智能产品也开始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实现了从“概念”到“应用”的实现。
三个月前,美国一家科技公司发布了一款新的人工智能硬件产品。 这款无屏智能设备可以磁性地佩戴在衣服上,依靠语音和手势完成交互,实现通话、拍照、翻译等功能。
在今年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推出了40多款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和解决方案,包括配备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的PC。 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输入一些文字内容,即可快速生成相应的视觉图像。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消费者事业群总经理张华表示,人工智能计算机将实现多模态自然语言交互,提高机器理解用户意图的能力,可以为用户带来工作、学习、生活等多场景的不同体验。
关注技术风险
在金山办公CEO张清源看来,过去一年,国内AI模型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推出了多款代表性产品,今年将更多的企业将人工智能模型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 同时,在具体应用中,仍需关注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场景应用和安全保障。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信息内容治理带来了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智能伦理、知识产权保护、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
2023年8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各部委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将正式施行。 明确“鼓励生成式AI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圈”。 同时,《暂行办法》还指出,“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犯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 涉及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或者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副会长顾炳忠认为,在大型模型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维权,及时制止明显的版权侵权行为。 例如,使用气象局数据训练的气象模型应经权利人授权,规范使用来源数据。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始阶段,可以有更多的容忍度和时间来验证版权,有必要及时跟进,进一步研究可能提出的问题,但不要急于下结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进步,很多传统观念会发生变化,版权也可能是一样的。 顾炳忠说。
*:人民**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