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本名孔明,名卧龙,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战略家和蜀汉的发明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生于公元181年(东汉光和四年),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阳都。
诸葛亮早年居于荆州,以出众的智慧著称,后来被刘备三谷茅草屋请出山,提出著名的“龙中对”或“曹路对策”,为刘备攻占靖怡尔州、联合吴国抗曹谋划战略蓝图。 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诸葛亮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刘备死后,作为丞相和拓谷的重要大臣,他担负起了协助少主刘禅的重要任务,竭尽全力治国,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内外改革和建设。
内政方面,诸葛亮推行法治,加强权力集中,注重农业生产,贯彻屯田政策增强国力; 对外,积极维持与孙、吴的同盟关系,稳定西南边境的民族关系,多次北上中原,意图恢复汉朝,但未能达到统一的目的。
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相传他发明了木牛和流马,解决了军粮运输问题,并改进了连弩,使其成为可以同时发射多支箭的诸葛连弩,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文化贡献方面,诸葛亮留下了许多脍俗作品,《师桌》以他的忠诚、毅力、奉献激励了无数后人,《诫命书》则体现了他对后代的严格教诲和崇高的道德期望。
诸葛亮因劳累过度发病,于公元234年(建行十二年)卒于武章源,享年54岁。 他的忠诚、智慧和对国家社会的无私奉献,使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智者的典范,受到后世的钦佩和赞誉。
诸葛亮一生中有许多影响三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如:
1.把茅草屋看了三遍。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刘备在徐书的推荐下,三次前往龙中探望隐居的诸葛亮。 诸葛亮在与刘备的谈话中,提出了著名的“龙中对”,为刘备谋划了争夺天下、成就霸权的战略方针。
2.赤壁之战。 诸葛亮虽然不是赤壁之战的实际统帅,但他在促成孙柳联军对抗曹操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舌战、集儒、草舟借箭等一系列足智多谋的活动,为孙刘联军在赤壁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
3.益州萍鼎.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庞通被杀后,诸葛亮从荆州出发,支援刘备,协助他攻占益州,并制定了宽严两重的政策,稳定了新占领地区的社会秩序,成功地帮助刘备建立了稳定的蜀汉政权。
4.南征和北伐。 公元225年(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下,平定了南部和中部地区的叛乱,采取了“先打心”的策略,成功制服了孟火等少数民族领袖,稳住了蜀国的南部边疆。 北伐中原期间,从228年到234年(建行六年至第十二年),诸葛亮为复辟汉朝,对曹魏进行了五次北伐,其中许多战役如揭亭之战、陈仓之战、上谷之战等,都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谋略。
5.七次抓获孟胡。 这是南伐时期的一件大事,诸葛亮以智慧和宽容制服了南蛮首领孟蜀,使他信服不叛,保证了蜀汉后方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