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一场为了国家的未来和自豪感而悄然进行的“基础设施战争”。 莫迪盯上了高铁建设,誓言要为印度翻开新的篇章,但他们能否逆流而上,抛弃“豆腐渣项目”的恶名,真正与中国高铁建设的辉煌相媲美? 对此,国际社会几乎持相同观点,这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高铁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印度的头号工程。 尽管印度高铁存在安全隐患,许多项目一再推迟,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仍未放弃高铁建设,宣布印度基础设施能力的觉醒。 那么,高铁建设能否带领印度走上他们渴望的现代化道路?
去年11月,印度铁道部长自豪地宣布**,向世界炫耀五座高架桥的完工。 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速铁路被描绘成印度版的大型项目。 该项目始于2017年,由莫迪和时任日本首相真三共同发起。 印方认为,该项目将使日本先进的高铁技术最终被印度掌握。
然而,该项目原定于2023年完工,但由于各种挑战而被推迟。 土地征用、预算问题以及技术和建设挑战使莫迪难以实现印度的高铁梦想。 即便如此,印度最近表示,它已经获得了所有需要的土地,似乎重新点燃了该项目的希望,承诺到 2026 年将该项目高铁建设的第一阶段投入运营。
印度的高铁雄心壮志是提振该国信心的一剂强心针。 通过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莫迪正试图向国际社会证明,印度的基础设施有望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掌声,甚至为“印度制造”品牌增添光彩。
这一承诺的背后是莫迪雄心勃勃的口号,该口号从 2015 年连接四个主要城市的高速铁路网络到 2019 年底的 13 个68万亿卢比用于国家基础设施管道项目,然后在2021年投入100万亿卢比用于支持各种基础设施项目。
然而,所有这些努力是否真的会改变国际社会对“印度基础设施”的看法仍然值得怀疑。 印度频繁的火车事故和可疑的桥梁质量继续给印度的基础设施“打上问号”。 问题来了,这是否意味着印度的高铁项目只是一个镀金的外壳,还是真的可以复制中国高铁建设的奇迹?
这是毫无疑问的当人们想到全球范围内的高铁建设时,他们会立即想到中国的成功故事。 中国高铁的广度、建设的速度和技术的成熟度,都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标杆。 印度决定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 但是,要想在这方面超越并不容易。 印度不仅需要克服其目前的基础设施缺陷,而且还需要在安全和效率方面取得真正的进展。
其实,印度在高铁领域的努力,无非就是在强调“中国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但现在,印度不仅无法实现这个口号,被打脸的例子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相继涌现。 特别是中俄两国在双边**中采用了本币结算,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美元的束缚。 从这种情况来看,印度似乎受到了启发,试图将自己的货币卢比投入国际市场的浪潮中。
然而,印度的尝试并没有按计划进行。 俄罗斯对印度使用卢比换石油持消极态度**,宁愿选择将油轮开往中国,也不愿收取卢比。
如今,印度对俄罗斯能源市场的“大赌注”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面对欧盟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集体禁运,俄罗斯不得不迅速改变策略,以大幅折扣吸引新买家。
另一方面,印度似乎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从2022年初开始,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急剧增加,到2023年年中超过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能源商品客户。 但转眼间,印度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在同年12月暴跌至前所未有的低点。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俄罗斯早就明确表示不再接受美元支付俄罗斯能源商品,卢比也不在其关注范围内。 印度曾试图以阿联酋货币结算,但俄罗斯远东出口商无法在阿联酋开立账户,导致整个支付过程失败。
因此,最初开往印度的俄罗斯油轮的最终目的地无疑是中国,其中五艘前往马六甲海峡,一艘留在斯里兰卡附近。
印俄之间的和解,或许可以人民币解决,毕竟俄方并不反对这种做法。 但印度对中国的态度导致它拒绝接受它,而印度的野心也因无法取代人民币而破灭。 毕竟,在目前的结构下,卢比在俄方手中几乎没有购买力,因为印度无法提供俄方需要的同等商品或服务。
印度的赌博无异于错失良机。 俄罗斯冷酷强硬的态度表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国际上,没有胜利的将军,只有适当的战略和真正的互补性。
印度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其外交和经济政策,寻求更务实、基础更广的国际伙伴关系,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其他国家的模式。 展望未来,如果印度继续坚持自己的政策设置,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印度最好不要再喊“中国能做到,我能做到”的口号,等到自身实力得到彻底提升,否则只会让国际社会看到印度越来越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