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速公路通行费的争议
每年春节期间,如何开车回家或返回都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高速公路的自由政策。 节假日免费高速公路被公认为有利于民生的政策,但这一政策也是破坏市场的行为,是行政命令直接干预市场的典型案例。
他没有说这说明了一个现实,**可以随时下达命令干预企业的具体业务行为,**可以随时命令企业不收费并免费提供服务。 高速公路的本质仍然是企业。 高速企业的收费仍然是一种商业运作,干扰企业的收费仍然是一种破坏市场的行为。
不同的观点:
当然,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国外是先进的,你看美国大部分的高速公路都是免收费的,非收费公路是发达国家的表现。
第二种观点认为,高速公路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经营的,垄断了高速公路的运营,收费不合理,要求免费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种观点是,如果每个人都购买汽油并支付道路维护费用,那么高速公路应该是免费的。
这些观点忽略了事实:我国绝大多数高速公路均由上市公司直营,我国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数量较多,包括:盐田港(000088)、广东A高速公路(000429)、湖南投资(000548)、山西路桥(000755)、东莞控股(000828)、城市发展环境(000885)、海南高速(000886)、招商局公路(001965)、万通高速(600012)、 中原高速(600020)、福建高速(600033)、楚田高速(600035)等 既然是上市公司,就不再是纯粹的国有企业,而是牵扯到无数小股东利益的股份制企业,用行政命令要求这些企业不收费,其实就是禁止他们收钱,要求他们在生意最好的时候交钱。
这种行为是对企业产权的明确、毫不含糊的干预。
即使这些企业是纯粹的、100%拥有的国有企业,也应该反对这种行政干预。
为什么? 市场化改革的本质是观念的转变
国有企业改革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而观念上最重要的转变是,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首先要做企业。 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不是企业,只是一个**机构,虽然他有工厂会生产,但这种生产并不以利润为目的,而是完全按照行政命令生产的,即计划经济模式。
当国有企业回归企业本质,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时,此时的国有企业对经济的破坏远远小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国有企业。
如果公众对国有企业的需求是一个自负盈亏、完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组织,那么必然会发现,目前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的状况,将阻碍国有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进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必然会浮出水面。 换言之,国有企业改革只有在企业被当作逐利机构对待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相反,如果取消了国有企业的盈利机制,那么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无法向前推进。
国有企业是否应该成为营利型机构,是概念争论中的重要分界线。
阻止国有企业赚钱是国企改革失败的关键
如果把国有企业经营的业务改回某种一级功能,那么国有企业的改革就遥不可及了,春节期间要求高速公路自由通行是国有企业职能社会化的一种手段。 这样一来,就会带很多人去扶持国有企业,他们会说,只有当企业掌握在先,企业占领不仅仅是为了利润,那么企业对社会的价值才是最大的。
他们会在网上掀起一场辩论,你看国企春节免费为大家服务,可以私下做吗?
所有国有企业之所以难以进行市场化改革,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彻底,使国有企业具有一流的分配功能,以至于没有成为市场上的纯企业。
既然你要我免费提供服务,那你就应该给我贷款的特权,比如说,我想拿到第一批超发币,趁着通货膨胀的时差获利。 或者,我应该从我的税收中得到补贴。 这种行为进一步使国有企业离市场化更远。 而老百姓也会容忍国有企业亏损巨大,说他们之所以赔钱,是因为他们补贴了老百姓,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可以解决民营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
企业的价值只能从利润的角度来评估
真正的问题仍然在概念上,即如何评估企业的价值。 只有当公众知道一个企业的价值是它的利润大小时,人们才会反思国有企业的问题。 利润的大小是企业服务消费者的能力的大小,而亏损的企业是生产资料的浪费,资源配置错误,应该被市场淘汰。
我们一再强调,要运用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 这种待遇不仅指对民营企业的保护,也包括对国有企业职能的保护。
只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市场上享有同等待遇,没有人享有特权,没有人受到干涉,每个人都有自由定价的权利,那么国有企业的改革就可以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进行。 正是因为没人关心公路公司的亏损和利润,才会在各种高速公路上投入大量资金而没有产出,造成巨大的浪费。
正是因为忽略了利润目标,中国的高速公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企业没有动力改善亏损。
如果把国有企业定义为不需要盈利的机构,或者即使亏损成为一种荣誉,那么国有企业改革就永远无法推进,因为改革的理由已经丧失。
国有企业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为它们正在亏损,或者是因为它们利用自己的特权来维持表面上的利润。 如果国有企业不靠特权就能在市场上盈利,确实没有必要改革。
改革的基础不是所有权,而是思想有人说,消灭国有企业还不够吗? 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化。
真正的改革是概念。 即使国有企业被淘汰,只要人们认为企业不能成为纯粹的营利机构,私营部门就会受到干预。
要求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规范民营企业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并不是产权归谁的关键。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企业的利润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一切文明都受到利润机制的保护,一切财富增长都受到利润机制的保护时,国有企业的问题就只是一个小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面临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例如,公立医院开始将公益性化,不再允许盈利机制的存在;
比如,央视春晚也在一步步削弱企业属性和商业属性。
盈利机制在任何时间、任何一种组织中都会给消费者带来供给的扩大和更多的满足感,只要这种机制得到公众的认可,那么这些公共机构和国有机构必然会朝着创造利润的方向发展。 对利润机制的反感和对国有企业赚钱的反感,只带来了人们对利润机制的否定,最终将既有带来利润机制的国有机构推向了第一种机制。 这种回归本质上是一种概念回归。
思想的倒退不可避免地导致混乱
我们可以比较利润机制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效率,但不能将一流企业的效率与利润机制下的企业的效率进行比较,这会带来概念上的混乱。 如果国有企业向市场化机制靠拢,那么必然需要进行更多的改革,包括股份制、职业经理人制、就业市场化等。 如果国有企业向一流机制靠拢,成为一流机制下的生产企业,就会向计划经济模式靠拢,这将是一场经济灾难。 公立医院正在推动的各种改革都指向了这个方向。 医院进行的手术数量正在下降,他们为消费者服务的盈利机制正在被破坏,如果它们不改变,护理质量的显着下降指日可待。
究其原因,是民营部门对盈利机制的否定,是改革从市场化向市场化倒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节前冻雨停路,也是企业盈利机制逐渐消失的表现。 有大量的车辆拥堵,最大的损失是生意,因为他的收费迅速减少。 但是,在这种灾难面前,公路企业基本上没有发挥前后的作用,说明这些企业已经变成了**。 真正的市场化改革不仅是公私共济,而是普遍市场化,对每个市场主体运用依法手段,保护其在产权范围内创造利润的能力。 对垄断企业盈利机制的保护也是一种边际改善
即使是行政垄断,如果保护其利润机制,也总比没有利润机制要好。 虽然行政垄断是用行政权力来消灭竞争者,但只要企业依靠消费者的自愿购买,企业的利润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好的,那么这样的企业利润就不是一种税收,他必须依靠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要认识到边际改善的意义,任何时候增加盈利机制都有利于企业向服务消费者的方向发展。 人们思想的进步也是渐进的,如果我们同意盈利机制,那么所有的改革都必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政策文件出台,某一类企业不准收费,或者不让他们经营,这是对盈利机制的破坏,不管企业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这都是先干预市场的行动,不够法治, 市场导向的表现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