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三个重要维度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2-06

作者:褚新宇、崔文龙(教育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新时代的新文化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共总书记以崇高的历史地位、广阔的世界视野和深刻的战略眼光,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重大主张, 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觉悟和强烈使命感。总书记在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继续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要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开放包容,坚持诚信创新。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历史进步和时代发展所托付的重大任务。

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立足于“两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灵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源,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总书记强调:“这是在五千多年深厚的中华文明基础上开辟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由之路。 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深刻把握灵魂和根源,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建设、党和国家振兴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了中国其他政治力量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更好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箭”射中新时代的中国“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凡事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不断回答中国、世界、人民、时代的问题,做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答案,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中国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客观实践,从粗中提精,剔虚留真,总结出新的客观规律。 从表面到内在,回归实践,不断深化发展。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劳动智慧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生活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人类解放等,在宇宙观、实践观、价值观等方面,都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两者的结合必然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创造出有机统一的新文化生命形态。 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坚持以往于当、创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得到充分认识。 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中深深扎根。

“两结合”这一重要论点科学地总结了党100多年来推动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一组合”侧重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第二组合”则强调理论与文化形式的融合,更注重巩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两结合”虽然在结合的对象、内容、方法上有一定的侧重和差异,但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是一致的。 只有扎根于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生根发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化新篇章的应有意义,既需要从中国具体实际中总结和凝结新的理论,又需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扎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中华民族的新生活,必将推动中华文明的复兴。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最独特的实践创新。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以实践为导向,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创造性地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

一是要紧紧依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和认识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 **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基础。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立足中国实践,用中国原则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到中国理论上。 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主体,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尊重人民的主导地位和主动性,集中人民的实践智慧,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诉求。

二是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 **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诉求。 中国式现代化以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 历史充分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崛起,都是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导向的。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和认识。 将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事业,在实践中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大胆探索。 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可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科学认识世界,辩证思考问题,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活力。 如果其中蕴含的先进思想文化被人民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任务,做到物质富足,使全体人民永远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砥砺前行的主动性,健康进步的价值追求,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向远发展夯实精神支撑和文化基础。

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丰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的广阔氛围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的开放态度和包容思想”。 5000多年来,中华文明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始终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不断为自身发展注入淡水。 包容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之一,开放包容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一是要积极学习和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五种颜色相辅相成; 八音合奏,和谐祥和”。 人类文明不高不低劣,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 只有借鉴他人的长处,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明的成果,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才能保持生机勃勃。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足,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文明碰撞与文明优越性的渣滓正在上升。 **总书记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间平等互鉴、对话包容,通过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就是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摒弃西方的零和博弈和狭隘的自我至上观念。

二是增强文化自信。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文明的花园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各有美”的多彩文明在世界舞台上“共享美与美”,使不同文明能够相互交流、互鉴。 不同的文明对价值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追求是一致的。 中华民族讲究仁爱、尊重人民、恪守诚信、坚持正义、和谐求伟大的文明特征,与追求世界文明体系的共同价值交织在一起。 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型,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国特色是什么? 如果不是中国特色,我们今天怎么会有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 “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充满信心,对民族文化的创新活力、创造潜力和发展韧性充满信心,才能自觉坚持民族文化立场,坚持民族文化传统,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必须始终增强文化自信,切实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在长期斗争中继承和发扬人民群众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创造融合中外的新理念、新品类、新表现形式,全面展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和中国实力。

三是主动走向世界。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文化骚动呈现出新的趋势。 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们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 讲故事是国际交流的最佳方式,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开展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最独特的实践,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 要依托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提炼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精神认同,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动全方位、多领域、深度的文化“走出去”,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合作、文化传播、文化投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解决方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光明**“ 2024-02-06 06版)。

免责声明:华盛**在文中的陈述和意见中保持中立,不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依据。 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的投资风险,并对其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由网络作者提交和发表,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 作者应对文章的真实性和版权负责**。 一旦发生著作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盛**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 侵权责任由贡献者承担,由此造成华盛**损失的,由此给贡献者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38160107更改为 @)qqcom。

相似文章

    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文明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是全面建设繁荣富强 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之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国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必须肩负的新文化使命。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要求,从文明发展的高度指明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方向,进一步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奋战...

    论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极其重要的任务 林建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林建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世界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与阐释工程,是中国社科院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工程启动会,将成为我们学习和实践最优秀文化思想的新起点。一 中华文明是中国的根源和源泉 文明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

    侯锡宝要更好地发挥沪湘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过程中 更好地发挥沪湘文化的作用 侯希宝.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开拓未来,只有善于传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在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独立。沪湘文化是近代...

    把握中华文明特色,继续谱写现代文明篇章

    原文发表于年第一期 中国青年 杂志把握中华文明特色,继续谱写现代文明篇章文 夏春涛.不久前,年月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将春节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从侧面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影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常常感到一种自豪感和敬畏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文明浩瀚无垠。那么,如何理解中华...

    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现代文明的形象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既是对当代中华文明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标志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方向,也为我们塑造国家形象的新历史高度提供了新的定位和境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进的背景下,随着新时代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继续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现代文明形象,具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