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是全面建设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之一。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国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必须肩负的新文化使命。 **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要求,从文明发展的高度指明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方向,进一步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奋战的热情和动力。
谱写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篇章。
中华文明发展历史悠久,至少经历了2024年的发展。 **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创新的瑰宝。 “我们完全有理由为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我们也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认真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 中华文明从历史的深处走过来,并将继续走向新的未来。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定事物的集合,而是过程的集合,在这个过程中,看似稳定的事物处于不断变化的产生和消亡状态,就像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心理反映一样,即观念,在这种观念中,进步的发展最终将实现,尽管有一切表面的偶然性, 尽管有所有暂时的倒退。 这告诉我们,整个世界,无论是自然物质还是人类本身,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意识,归根结底,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的。 无数的过程交织在一起,一个接一个;无数的进程接踵而至,推陈出新。 因此,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任何绝对的东西,永恒的东西。
凡事都是如此,人类文明也是如此。 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在路上。 过去在路上,现在在路上,未来还在路上。 仅仅因为过去有过辉煌,并不意味着它们都是辉煌的。 仅仅因为过去是辉煌的,并不意味着它现在和将来都会永远辉煌。 纵观中华文明,也是一个始终在路上的过程。 5000多年的历史已经够长了,但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它只是一匹白马。 时间的长短可以解释很多事情,但并不是判断一个文明优劣的基本标准。 关键在于它是否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是否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是否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在前进,中华文明也在前进。 当代中国文化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谱写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 但这样的篇章并没有结束,而是必须继续。 新时代的历史性变化和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要求我们不断书写中华文明的新篇章、大篇章、长篇章,写得更美、更好,使中华文明在凝聚文化建设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绽放新的光彩。
**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原则总结中国经验, 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独立。要坚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坚持诚信创新,以诚信创新的正气和活力,延续历史脉络,谱写当代篇章。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新形势下中国、世界、人民、时代问题的重要回答。 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愿景。 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走向现代化,中华文明也要谱写时代新篇章。
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是文化发展的结果和标志。 文明源于文化。 所有文化积累的成果统称为文明。 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中华文化、文明的道路上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征程。 我们党早在2024年5月就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优良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些优良传统都看作是与自己的血肉相连的东西,并将继续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文化建设和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和十四届六中全会也着力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作出了重要部署。 新时代,我们党统筹“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前进。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统筹推进经济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相应地,要全面提升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这些建构最终都必须归结为深层次的文明进步。 这种文明是5000多年传统文明的继承和延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发展、改造、创造,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充满时代进步的气息。 这种文明体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建设和成就上。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现代化与文明密不可分。 所谓现代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变革过程,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工业化的发展,伴随着法治的进步。 在当今时代,现代化进一步体现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加强上,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世界向“现代性”转型是历史趋势,但“转型”的内容因时期而异。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只能由未来来回答。 纵观迄今为止转向“现代性”的各种现象的本质,所谓现代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在不平衡发展规律基础上的世界范围内运动的过程。 从纵向上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是一种进步,从传统工业化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变也是一种进步。 这种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从横向上看,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明发展是不平衡的。 在每一个特定的时刻,总有一些文明类型或国家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即“现代化”,而另一些文明则必须不断迎头赶上,努力达到更先进的水平,即“现代化”。 所谓现代化,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局观和历史进程中,你赶超别人,不断超越别人。
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一个文明发展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发展和成就,体现了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进步。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以更大力度、更大规模、更高标准推动中华文明新发展。
在与世界文明的交融和互动中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中华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和发展的,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主要依靠自身的内在因素,但人类历史已经从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都卷入了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浩瀚进程。 世界文明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从直立行走到钻柴生火,从语言的发展到文字的发明,从城市的兴起到国家的建立,从对神灵的崇拜到对人类......的崇拜世界历史的节点和进程,连接了人类文明的漫长篇章。 与此同时,有血与火,有诗与画,有暴力与力量,有智慧与梦想。 世界发展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文明曲折发展进步的历史,世界文明也是一个以文明不断战胜野蛮,以人性战胜兽性的过程。 尽管障碍重重,波折重重,但世界文明终究在向前迈进。
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人类文明有基本要素、原则和要求,也有许多共同的价值观,但这些要素、原则、要求和共同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会大不相同。 例如,几乎所有类型的文明都有用于交流思想、传播信息、传递文化的书面语言,这是常见的,但口语和书面语言的构成和形式不同,因此必须通过翻译进行调解才能正常交流。 因此,共性与个性密不可分,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 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各种文明之间的关系。 事实证明,人类文明没有先天的标准模式,也没有先于多样性的统一,而是在个性中产生共性,在多样性中产生统一性。 只有坚持交流交融,才能共同推动不同类型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2024年,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指明了各国应如何相处的方向,也提出了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建议和规划。 中华民族是世界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类型。 中华文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从世界文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文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发展进步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与世界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碰撞、互鉴、习的过程。 中国越发展,越需要以更加自信谦虚、更加坦诚理性的态度与世界对话,习向世界学习,向世界学习,加强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
中华文明有自己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思想体系、扎实的价值观念、深厚的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5000多年来一直不间断。 特别是中华文明在经历了革命风雨和改革开放的锤炼考验后,有了新的血液和新的骨骼,所以虽然不时遇到各种风浪的考验,但依然能够屹立不倒,不怕艰辛和危险。 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深度互动的背景下,我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中国问题、世界问题、人民问题、时代问题,提出了比过去更加复杂、更加困难的新问题。 只有真正持续、创新、统一、包容、和平的文明,才能在风雨袭来时发挥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作用,在风雨猛烈时才能始终屹立不倒。 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越多,我们越是接受各种考验,越要加强中华文明建设,越要增强与世界文明沟通融合的韧性。 只有踏入世界文明的海洋,在比较中显优势,在比较中辨长短,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完善自己,中华文明才能真正实现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关系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文明标准的重要体现, 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总书记强调,“要开阔理论视野,虚心学习江河习学习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人的知识总和'中汲取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包容全面的理论格局和氛围。 要牢固树立广阔的历史观,以更宽广、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的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和趋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和现实要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彰显中国特色,树立全球视野,夯实中国根基,展现全球胸怀。 只有鲜明的特色、广阔的视野、坚实的基础、宽广的胸怀,才能真正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引领世界文明潮流。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化,紧紧瞄准世界文明发展前沿,拥抱四川,包容共赢,秉持诚信创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素质和水平。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的胸怀理解对不同文明价值内涵的理解,尊重各国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通过文明之间的交流,超越文明的隔阂, 通过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通过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性,弘扬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立足中华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要讲清楚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明、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传承,促使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华民族。 中华文明只有与时俱进,与世界同行,在比较中显现,在挑战中勇往直前,才能真正做到“千重重逢,任风从东向西、北向南吹”。
本文**:经济** 作者:李忠杰,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