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热门,但近两年,只有少数20万以下的车型具备高端智能驾驶能力,更不用说任何用户体验了。 在推动智能驾驶普及化和分散化方面,亟需有人先站出来。
目前,行业主流高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成本仍然非常昂贵,这是低成本车型难以支撑的核心原因。 基于对大多数车企自研解决方案的分析,他们希望实现L2
同时,在市场竞争极度内卷化的情况下,要么车企提前为用户“画蛋糕”,最终功能推送遥遥无期;要么有能力的车企“降价包装”,比如降价3华为ADS高端系统套餐6W元优惠至19w元,甚至3000元; 小鹏直接贴在车上,差价2万元; 蔚来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一年或两年的NOP+体验。
总之,现阶段高端智能驾驶不仅是车企不可忽视的长期核心竞争力,更是“赔钱赚钱”的卖点,就算2030万元的**车型成本无法收回,又如何能进一步下放给低成本车型呢?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驾驶降本已逐渐成为行业下一个主流趋势。 特别是大疆车载智能驾驶在国内的出现,以其低成本的特点著称,从而引发了“智能驾驶去中心化”的迹象。
大疆创新与比亚迪和一汽联手
近日,据36氪消息,大疆已收到比亚迪和一汽的明确投资意向,目前各方都在融资过程中,未来将共同开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据介绍,大疆旗下外资机构估值约100亿元。
比亚迪2023年共售出302辆新能源汽车44万辆,同比增长62辆3%,是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冠军。 进入2024年,比亚迪明确发布提升智能化信号,在1月的梦想日展示了包括车载智能化、智能驾驶、智能泊车、智能座舱在内的一系列核心技术。
在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并行采用了多套解决方案,包括阳望全栈自研、腾势与Momenta的合作、地平线的引入等。 在**报道中,还提到比亚迪曾打算联系华为汽车步,但后者认为双方合作空间不大,委婉谢绝。
虽然被华为拒绝了,但比亚迪这次找到了大疆的合作。 大疆汽车目前是业内名副其实的“甜蜜点”,因为它推出了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诚信平台”,无需依赖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地图即可实现城市NOA、通勤模式等高端功能,专注于低成本、高收益的极致性价比优势。
在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大疆汽车展示了基于单颗高通SA8650P自动驾驶级芯片、12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1个毫米波雷达,可在城区实现NOA级别的高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并宣布即将正式量产。
相较于经常携带激光雷达和上百吨算力的Orinx芯片的竞争对手,大疆至少只需要7 9台32T算力的摄像头,就能实现城市记忆驾驶(通勤模式); 将芯片升级到80T算力,可以支持市区的NOA,可见大疆智能驾驶已经将硬件成本压缩到了最低。
当然,不管你怎么说,没有比这更震撼的真车体验了。 率先搭载大疆灵犀智能驱动20 宝骏云灵犀版已经上市数月了,该车售价不到134万元,但能提供全国无地图高速驾驶、1km内记忆停车、100米内跟踪倒车、0-130km H范围内L2+自动辅助驾驶等,无论是功能丰富度还是实际用户体验,都比以往同价位的车型更强大。
低成本的背后是技术上的差异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整个行业都在大力研究智能驾驶,为什么只有大疆能够做出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呢?
答案是技术路线存在差异。 在自动驾驶最关键的感知层面,大疆澄行平台采用业界罕见的惯性立体双目前视摄像头模组,借鉴人体双目成像原理,通过双目融合视差原理“看见”深度三维空间,从而直接替代激光雷达的作用。
它对相对位置、角度、图像稳定、长期运行后的结构变化、视觉算法标定等几乎所有元素都有极其严格的精度要求,即使是毫米级也可能导致图像识别误差,这也是行业内很少有厂家采用的原因。
不过,对于大疆来说,这是最熟悉、最方便的事情,因为惯性导航立体双筒望远镜早已广泛应用于大疆无人机领域,也是大疆无人机称霸全球的技术基础。
此外,大疆创新还可以利用立体双目实时感知前方道路环境信息,为车辆的CDC电磁悬架、自适应大灯、挡风玻璃雨刷器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无论LiDAR能做什么,它也可以做。
最后,结合大疆创新的车载BEV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和完全自主研发的开放空间决策技术,不仅摆脱了对高精度地图的严重依赖,实现了实时本地映射,而且大大降低了芯片的实时计算负载,无需高计算芯片,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毫无疑问,大疆旗下的车载成星平台具有成本低、功能强大、体验好等显著优势,有了它,即使是10万元出头的宝骏云多灵犀版,也能拥有与20万元的中高端车型相同的高端智能驾驶体验。 接下来,如果能成功与比亚迪、一汽联手,那么20万元以下的新车将配备高端智能驾驶,这将不再是空洞的梦想,智能驾驶的平等权利也将真正加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