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都涌现出农业社会化服务。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管理方式,应运而生的农业生产托管“田间保姆”,成为农民耕种土地的好帮手。 今天,“三位乡村品官下乡”的农夫巧才走进黄陂区姚家集街道,遇到了一位把闲置田地变成粮田的“农村”田间保姆——李洪润。
李洪润:“我们以前这里是丘陵,几毛钱的梯田,大机械不能用在田里,原来是小田地,荒芜了几十年,经过一体化的机械化作业才发挥了它的好处。 ”
走进黄陂区药集街道杜塘村,一片片普通耕地正在耕种,为来年播种水稻做准备。 把耕地由小改大,不仅方便农民耕种,还能让土地保水保肥,这是李洪润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事情。
黄陂区药集街道杜塘村的水稻种植户:“今年冬天,十几根秸秆成有机肥,家里有四亩地让李师傅打理,72岁了,然后种不种了,田地不能荒芜,劳动群众想吃就吃,吃米。 ”
村民李师傅家有四五亩地,几十年来,他一直用传统模式种水稻。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常年在外面干活,田野慢慢变得荒芜; 2024年,村里青年李红润投资50多万元,购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成立合作社,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 “谁来耕种,如何耕种土地”的问题已经解决。
李洪润:“这还是和我个人的感受有关系的,田里老一辈人年纪越来越大,田地越来越贫瘠,所以我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
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 李洪润挨家挨户测量土地面积,把小田成大田。 通过农资集中采购、规范耕作作业、统一订单收购等方式,他创办的竹峰农机专业合作社转让的土地,从最初的2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亩。 服务对象涉及周边20多个自然村落,年运营服务面积4000余亩。
李洪润:“他家有五亩地,分成了五小块,我流转之后,再进行整合、规模化经营。 ”
黄陂区药集街道杜塘村稻米种植户说:“年轻人基本都外出,不种田地基本荒芜。 ”
2024年,李洪润还投资20多万元新增大米生产加工线,2024年建成日烘干能力60吨的粮食烘干中心。 每年种植的大米可以加工成成品大米,直接送往市场。
李洪润:“大米经过除湿、去杂、去壳、再筛分,这就是加工大米,我们的大米从种植到生产加工,最后到销售,都经历了全链条模式。 ”
武汉市黄陂区竹峰农机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在朋友圈里,抖音,简**,从种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割加工成原米,这个系列**可以被很多朋友看到。 ”
农民的聪明才智。
闲置的田地变成粮田,粮食增收。
正是像李洪润这样的“田间保姆”,为田间服务,改变荒地
粗放型经营问题也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率,有助于加强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