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变成“新农具”,把文化旅游变成“新赛道”,把网络变成“新农活”。 本期《三位乡村品酒官探乡》节目,农业匠心节目将走进农业生产专家夏小平,看他如何求变求创新,助力优质水产品游进千家万户。
三农记者品鉴官李倩茹:“今天我们来到黄陂区创新村拜访一位养殖专家。 ”
武汉鑫源生态农业科技负责人夏小平:“我给大家看看,这里就是我们鑫源整个基地使用的孵化用水和养殖用水的来源。 这扇门后面是整个元济集水库,所以我们养的鱼特别好吃。 ”
走进黄陂区“新柑苑”养殖基地,流水声从养殖池阶梯状分布中传来。 现年52岁的夏小平从事水产养殖业已有30多年。 为了打造新的养殖基地,他走访了省内多地考察。 直到2024年,我才终于发现了这片位于木兰山和云雾山之间的“惊喜宝地”,背靠元济寺水库。
三农记者品鉴官李倩茹:“夏先生,来到你们基地,我感觉很特别,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夏小平:“全钢结构,省内少见,很多朋友来这里后都问过和你一样的问题。 全钢结构就是基于这两点,第一点是全钢结构是可拆卸的;其次,我们在这个水箱下面使用文化布,将土地分隔开来,保护土地。 水从那边进来,水从这里出来,是河道养殖的模仿。 所以,这种鱼的肌肉比较强壮,相当于在跑步机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健身鱼。 ”
好山好水,出好鱼。 夏小平依托地形和水库修渠引水,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保护型水产养殖。 在鱼苗阶段,泳道水流使鱼苗更健康。 在生长季节,水势的自然下降使整个池塘能够流动。 这种设计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减少了害虫,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
三农记者品酒官李千茹:“这个缸能养多少鱼?”
夏小平:“平时产量是5000到10000斤,一个槽的大小是5米×25米,125平方米,产量非常高,这是我们设施渔业的优势。 ”
能养好鱼,只是夏小平的首要目标。 在他的养殖基地内,配备了水产检测室、加工车间、直播间等一系列产业链。 这些年来,爱沉思、善于学习的夏小平也在不断解锁自己的“新技能”,无论是池边精益求精的研究员,还是镜头前诙谐幽默的直播高手,都能在各种角色之间自由切换。
武汉鑫源生态农业科技负责人夏小平:“你看我们的展示平台,除了我们鑫源自己的产品,还有村民们自己养的当地鸡蛋、冻米、豆丝。 他为我工作,我帮他卖农产品,所以我两全其美。 因此,村民和我们的关系非常融洽,大家对我们的一些事业非常支持和理解。 ”
农民邹大巴:“我每天洗鱼、洗笼,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4500,做起来挺开心的,家门口干活,家门口赚钱。 ”
如今,基地在强化水产产业链的同时,不闲着的夏小平也准备在“三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将基地打造成为集鱼苗养殖、商品养鱼及其衍生捕捞体验、渔业科普、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 从而进一步挖掘优质水产品的价值。
2024年,夏小平在首届“武汉农民”农民技能大赛中荣获“农业生产专家”奖。
武汉鑫源生态农业科技负责人夏小平:“我认为农业发展到今天,它对业态的要求和我们农民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搞好农业? ”
农民的聪明才智。
初心如磐石,我们奋力扬帆起航。
利用设施渔业提高水产养殖效率。
求真求变、求创新,为渔业崛起不断注入源头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