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豫东地区已经存在高涨的彩礼市场,但新婚的嫣儿面临着两地空置新房、分居的现象,其直接原因就是新家庭还没形成就背负着沉重的债务。 这种现象可以从家庭策略的代际差异角度来解读,既受彩礼市场的影响,还受到家庭单位变化和婚姻态度演变的制约。
在家庭单位一级,婚姻契约实际上标志着个人从一个家庭单位过渡到另一个家庭单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人口流动的加速以及现代家庭文化的影响,父亲家庭对子女婚姻的态度和策略也发生了变化。 家庭婚姻模式已从传统的“由丈夫居住”、“由妻子居住”逐渐过渡到“家庭婚姻”和“两端婚姻”模式,更加强调新家庭的独立性、夫妻平等、降低婚姻成本。 虽然父母家庭为后代提供支持,但这种支持实际上更侧重于个别孩子,并且基于父母家庭策略的实现,而不是孩子的新家庭。 代际关系的这种根本差异导致了后代婚姻成本的上升。
首先,父母家庭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婚姻策略直接推高了后代的婚姻成本。 婚姻战略仍然以纵向代际关系为中心,而不是以新的家庭单位为中心。 虽然两个家庭都为新婚夫妇提供支持,但这种支持本质上是为了父系家庭战略,而不是为了新家庭的独立需要。 父亲一代家庭通过彩礼、结婚筹备和婚礼仪式的过程,主要追求两个战略目标:一是通过物质财富的集中交付和契约履行,实现对原家庭成员的最后支持,确保孩子进入新家庭后有物质保障。 在父母要求男方买房的情况下,比如小周的故事,就是为了给女儿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二是巩固传统社会中父辈家庭的社会地位,通过子女的婚姻关系扩大关系网络。 这也解释了我国长期强调婚姻双方“家庭匹配”现象的原因。
其次,父母家庭的婚姻策略与后代所处社会环境的新变化相冲突。 随着城市住房市场的发展和改造,父母家庭的策略不再适用于后代的婚姻。 在农村地区,父母可能会借钱准备彩礼和婚房,而当代年轻人则面临着城市房地产的金融化,以及**、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开发商编织的复杂的住房市场监管。 这使得买房成本更高,对还款能力的要求更严格,压力周期更长。 特别是对于“607后”和“95后”群体来说,婚房及其贷款的存在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此一来,曾经是父母家庭可以承受的“人生任务”,如今却变成了需要更多投入的“人生挑战”,可能会给新婚家庭带来风险和压力。 很多年轻人选择晚婚晚生子,或者干脆不结婚生孩子,以减轻父母家庭的负担,同时减轻自己生活的压力。
为什么这种家庭策略的代际差异会影响后代的新家庭?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刚进入城市社会的农村青年缺乏资源积累,想要在城市安家落户,需要父母的资源支持。 其次,在传统社会和文化中,存在着强烈的代际伦理责任感,父母家庭认为应该支持后代组建家庭。 在新年贺词中,我了解到,即使面对一定的经济压力,许多父亲仍然表示愿意为孩子的婚姻做准备,并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最后,很多新婚夫妇还处于从恋人到夫妻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形成基于新家庭的社区意识和相应的家庭策略。 因此,暂时接受父亲家庭的婚姻策略是一种普遍现象。
综上所述,由于父母家庭的透支支持,可能会增加后代新家庭的负担。 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地区积极开展整顿天价彩礼、改变习俗的行动,采取了直接限价彩礼、推动“零彩礼”、“团婚”等典型案例。 人们认为,彩礼作为一种婚姻习俗仍然具有合理的功能,但应该引导它朝着更符合现代家庭结构和年轻人婚姻爱情的方向发展。 这意味着传统婚姻观念的逐步转变,从父亲家庭的生育和婚姻策略实践,向新家庭更加务实、灵活的发展需求转变。 因此,打算组建家庭的年轻人,不仅要享受爱情的甜蜜,更要做好资源和情感的充分准备,组建新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