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悲哀常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秋天的夜晚、烟熏火燎的晚餐、不眠之夜。 1976年9月9日凌晨5点,广播局总编辑不断响起,却没有人宣布这个沉重的消息,只有一句“紧急”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最急迫的呼唤。
当他们得知***的死讯时,一直流淌的喘息声和笑声瞬间停止了,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他们被命令不要向下传达消息,并绝对保密。
他们连哭的时间都没有,下一步就是在***呼吸的前提下播出讣告。 虽然巨星陨落的那一刻可以带来惊天动地的变化,但在现实生活中,历史的悲剧往往发生在普通人的平凡日常生活中。
沉重、庄严、悲伤,这是播音员在播报重大讣告时应有的氛围。 播音员夏青回忆起自己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他哭不出来,因为他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情感,而不仅仅是他个人感情的表达。
他坚守自己的职责,即使播音员也是人,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多年后,他的声音第一次颤抖和嘶哑。 这一天,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不安的气氛中,文艺节目全部暂停。
下午3点,**站开始预告,这让人们心中的疑惑更加浓厚。 随后,《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军委致全国全党全军各族人民的信》一再得到确认,夏青从12点开始录音,调试国家,决心把这个惨痛的消息传达给全国各族人民。 "
从下午3点到4点,为了把这个消息传达给全国人民,连续进行了六次预报,每次进行了两次广播。 据一位小学校长回忆,上一次如此密集的广播是在1970年4月27日,为了让大家看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那时,年轻的老师们并不知道生命的伟大和庄严。 录音棚里,局领导对夏青的第一次录音不满意,直到下午3点30分才完成第二次录音。
最终,采用了第一张录音的复制磁带。 《致各族人民的信》23分钟,哀悼音乐6分钟,《国际歌》5分52秒,经时间和站号计算,共36分钟。
当天下午4点,军人张守成回到家乡宜春,他没有看到父母的喜悦,只听到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声。 他砰的一声把门打开,门闩砸在地上,父母拿着黑灰相间的收音机,默默地哭着听到“董事长去世......**“第一次广播还没结束,广播电台就开始不停地响个不停,电话那头是歇斯底里的哀嚎,接线员的另一端是无声的眼泪。
世界各大新闻机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道,路透社、美联社、合众社、法新社相继报道。 报告持续了25天,张守成全家都穿着黑纱白花,所以宜春的初秋显得有些凄凉,家家户户的画像都布满了黑纱。
他赶紧回到队伍,站在一旁,盯着收音机,听说总统逝世第九天,123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领导人发出了169封慰问信,10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领导人来到我馆表示哀悼, 53个国家降半旗。
他把它们记录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并提交给当地报纸,“此时此刻,人与人之间的痛苦和快乐,我认为是相互联系的。 ”
他最后的愿望是“按既定政策行事”,他不喜欢大惊小怪,也不喜欢太痛苦的葬礼,除了几个战友的去世,让他好好告别,他的父母、妻子、孩子和孙子,没有人能悄悄地和他说再见。
战争时代的大火、灰烬和混乱都伤痕累累,所以他从来不喜欢说再见。 然而,葬礼和追悼会通常是生者的仪式,只有大声哭泣才能克服痛苦。
1976年9月18日下午3点,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追悼会,首都数百万人参加了追悼会。 现场没有拥挤和碰撞,人们依偎在一起,凝视着天安门楼前的主席巨像。
青翠的松树和红色的墙帘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有黑底白字的横幅——“伟大领袖导师***主席追悼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主持人宣布向主席雕像鞠躬三鞠躬时,凄厉的音乐笼罩着整个广场,掩盖了民众的呜咽声,就连寂静也无法抑制民众心中的悲痛。
然而,这个消息却给**地区第一代赤脚医生仁措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解放了**地区,但听到***的死讯,却不敢告诉老牧民。
他说:“从牧民的奴仆到国主,我们都靠***派人解放玉树草原,把我们从苦海中解救出来。 “林措一岁就死了母亲,五岁那年,父亲被牧羊人枪杀,他从小就以乞讨、流浪为生。
六岁时,他被牧羊人当作奴隶,过着“会说话的牲畜”的生活。 他睡在猪圈里,吃猪粮和狗粮,身上总是有深浅的鞭痕。
仁措记得,1973年他去北京参加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牧民请他帮忙检查身体状况。 他虽然是半出家出家的医生,但那一眼,就能看到主席的笑容和幸福。
然而,这个消息却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牧民们高兴得痛哭大笑,但那时,他的身体已经患上了白内障、肺病、心脏病,林措半天都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还能笑。
藏区的呼喊声在风中回荡,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当他致悼词时,进行到三分之二时,他突然身体前倾,几乎失去了平衡,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完成了悼词。
直到哀悼音乐的旋律达到高潮,悲痛的忍耐如潮水般涌来,被称为“百万人一起哭泣*** 有人嘶哑地喊叫,有人痛得晕倒,但他穿着灰色的外衣,插着一面党旗,谁也叫不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