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林界里,要说群战场面,就不得不提《六大宗门围攻光明峰》和《少木山之战》。
单从剧情推广来看,松室山之战更是引人注目,原著内容的高潮是一波又一波,所以这一幕也是很多电视剧版本的重中之重。
由于版本众多,难免要对比一下,今天我就用最有名的四个版本来对比一下,看看哪个版本还原得最多。
这个版本的乔峰由吴壮元梁家仁饰演,而年轻的黄日华则饰演徐珠。
其中,乔峰领着燕云步行进入,气场弱了不少,只好骑着高头马。
不过,考虑到当时的资金和现实条件,这种出场方式已经是最受欢迎的了。
梁家仁虽然在后期沦为一招,但也是当时金庸武侠剧的知名男主。
他身后的第一排士兵由周星驰饰演,是人的创造。
这个版本的《松室山之战》只用了一集就播出了,所以内容删减了很多,打斗场面一般。
人烟稀少的武林人,再加上简约的布景和光滑的水泥地板,都很容易让人玩。
不过,这个版本对慕容福的刻画非常还原,所谓北乔峰,南慕容,其实原著中慕容福的武功还是很强的,基本可以和乔峰打300个回合。
所以这个版本中的慕容复和乔峰也是一场激烈的战斗。
最后,萧远山和慕容博的讲解也比较匆忙,扫地僧也走过场,没有把重点放在刻画上。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个版本已经尽力了。
这个版本的黄日华,是很多70后、80后最爱的版本。
乔峰、段誉、徐珠三兄弟也是最经典的三人组。
在这个版本中,乔峰的战力已经到了崩溃的程度。
加上专属音频,他一敌三把游坦之打得自我隔离,然后又把慕容复和丁春秋一脚踹了过来。
原著中,乔峰和慕容复、丁春秋和游坦之各自尝试了一招之后,都觉得这三个人都有独本的本事,如果是一对三,迟早会输。
所以,黄日华的版本完全把乔峰刻画成战神,与原著大相径庭。
观众看得实在是太爽了,但乔峰的战斗力显然提升了太多。
身后扫荡僧的出现,让众人惊呼外面有人,乔峰的战力大打折扣。
如果乔峰能够轻而易举的收拾掉慕容复等三人,那么已经无法想象扫荡僧的战力有多高了。
不过,这个不足并不能掩盖它的优点,演员们的出色表现让这个版本成为非常经典的版本。
无论是王玉燕、钟玲,还是马夫人,都是非常丰满立体的人物。
胡军版的乔峰,一直是黄日华版的有力竞争者。
首先,内地版在场景、临时演员、服装和道具方面已经比香港版好太多了。
燕云的十八骑士也达到了完美的还原,胡军版的乔峰更是霸气阳刚。
虽然他也是一对三,不落下风,但已经有些难度了。
而且我心里很清楚,如果继续战斗,我一定会输。
好在徐珠和段宇的加入,缓解了乔峰的压力。
张继忠版的这三场攻打,达到了个人武术的特点。
乔峰的凶狠,段誉的优雅,还有虚竹的华丽,让观众沉迷其中。
最后的扫和尚也刻画得非常好,虽然没有港版那样的仙风骨,但你也能感受到大道的简朴力量。
这个版本的女配也极好,一个段正春的女朋友团就足够提升这部剧的收视率了。
更不用说阿朱子、王玉燕、穆婉清等美女了。
胡军的版本其实对原著的还原程度最深,演员的演绎也到位,堪称最完美的版本。
十年后,钟汉良饰演的乔峰重新出现在大银幕上。
这个版本可以说是难以形容,钟汉良的小体魄根本支撑不住一个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大英雄。
除了乔峰,其他两兄弟也说不出话来。
再说了,这个版本的打斗场面基本没有太多的动作。
为了体现这些英雄武功的深奥,导演巧妙地运用了“气功波”的形式来体现。
这些演员没有武术功底,很多动作都做不到,所以减少了双方的身体接触,只靠特效来表现。
没有硬桥和硬马功夫展示,这个版本在手感上有很大的不同。
这一段少木山之战可谓枯燥乏味。
然而,这个版本的收视率却出奇的高,成为年度**时段的冠军。
看来偶像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
整体来看,胡军版的《龙八部》是最完美的,无论是还原原著还是戏份调度,演员都非常平衡。
黄日华的版剧情紧凑,虽然有很多改动,但也自称合理。
唯一的不足,就是对乔峰的刻画太过神话化。
港版在乔峰身上用了大量的笔墨,甚至不惜把慕容复形容为大草包,其实和原著不符。
对于这四个版本的解释,您更喜欢哪一个?
欢迎大家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