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投射身份的识别与应用

小夏 财经 更新 2024-02-20

(1)理解投射身份

弄清楚什么是投射身份,谁在投射它? 这是处理投射身份的先决条件。 心理投射和认同是移情背后的一种心理机制,它是无意识地发生的。

投射身份的临床应用是一种以精神分析为导向的对象关系**。 根据客体关系理论,投射身份是一种行为模式,它诱导他人以某种有限的方式做出反应。 它源于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即人与他或她早年生活中的重要照顾者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被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并被置于真正的人际关系领域。

因此,正是人们的内部关系创造了一种投射性的身份。

投射性身份作为一种心理机制,大多是积极的。 Psycho** 侧重于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的投射性识别(本课程侧重于神经症)。

神经症患者的痛苦是欲望的冲突,而应对痛苦的形式就是对欲望和冲突的压抑,所以压抑是他们主要的防御机制。 我们所学到的大多数压抑(或潜在压抑)概念都是指神经质形式的压抑。 神经质形式的压抑是超我身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超我身份正是基于投射的身份。

因此,人类的心理冲突和对冲突的压抑才是投射性身份。

(2)理解投射身份的过程

首先,个人以投射幻想的形式将自己的一部分(坏的或理想的部分)放在另一个人身上,并试图从内部控制这个人。

然后,这个人试图让接受者(投射幻想的对象)以与他幻想一致的方式行事。

随后,接受者对投射者的“奋斗”诱导行为做出反应,此时接受者要么同意人的幻想行为,落入被摄体的陷阱; 要么接受者不落入陷阱,无视当事人的行为,那么身份的投射就会失败。

确定投射身份的主要类型

投影身份有很多种类型,例如菜肴,举例说明了以下四种类型:

依赖投射身份。 使用这种预测的人在做出决定或需要独立行动时通常会寻求帮助。 事实上,他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以一个19岁的女孩和她的阿姨之间的关系为例。 女孩的父母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离婚了,她跟着母亲走了。 但她有很多机会与她的阿姨共度时光,阿姨在生活和情感上给了这个女孩很多照顾。 女孩在省外上大学,但大事小事还是自己做决定,大事小事都由姑姑负责,很多事情都要求助于姑姑,比如每次开学放假,姑姑都要开车送她去接她。 过了许久,阿姨心里不平衡的抱怨,“你这么大了,怎么还靠着我,再说了,你还有自己的妈妈”,阿姨终于能够拒绝侄女的一些要求。

女孩被拒绝后,出现了一连串的反应,1)委屈,哭着指责阿姨:你一直对我最好,你为什么心狠手辣?2)焦虑和怀疑:阿姨不再喜欢我了,我是不是不好?3)沮丧和无助:虽然我有妈妈,但她很无能,帮不了我,阿姨很能干,很爱我,但似乎她不爱我了,也不再帮我了,我明显觉得自己在篱笆下,又穷又孤独。女孩还说:“其实,不是我不能做那些事,而是我想和姑姑在一起,但她现在对我的态度,分明是恨我,不想见我。 那么,为什么一个女孩要依靠她的阿姨来做她能做的事呢? 为什么阿姨的态度伤害了她?

识别依赖投射身份并不难,所有以各种形式向你表达“如果你不帮我,我就走投无路”、“如果你不关心我,我就活不下去”,甚至歇斯底里、自杀威胁的各方,都是依赖投射认同,或者说粘附情结,逼迫别人关心或帮助他。 但往往那些“心软”的接受者不得不屈服,陷入当事人无条件的请求和帮助,成为当事人情绪控制的对象。

*老师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压力感、控制感、剥削感,通过这些心理感受,也叫反移情,能识别出对方在用依赖投射身份。

因此,参与投射性身份的是人们的粘附情结。

权力投射的身份。 使用这种投射的人通常会在他人身上引起一种软弱和无能的感觉,从而实现自己对控制和权力的渴望。

比如职场上有些人,处处表现得比别人更重要,霸道,尤其是在与领导和同事的沟通中,总是表现出自己半边天和地下无所不知,或者在咨询关系中,他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什么都懂,甚至说了很多高级哲学, 或者问一些棘手的问题,或者总是否认你的意见......让你感受到“他的力量”和“你不如他”的无助和压力。

因此,喜欢投射身份的是人们的自卑和自恋。

迎合投射性身份。 使用这种投射的人通常会试图在他人身上引起内疚和感激之情,以实现自己的成就感和储蓄欲望。

例如,一位女士说,自己在生活中一直为别人着想,为别人付出,但她一直不被别人理解,甚至在关键时刻无法得到别人的帮助。 虽然心理上不舒服,但她仍然喜欢给予,不拒绝别人。

在临床咨询过程中,有些来访者总是显得谦虚顺从,例如赞美、声音、意见等。 这些行为给你一种“这个人真好”的亲密感,久而久之,你会有一种看不见的压力感或怪异感。

迎合,也称为讨人喜欢的类型,由于缺乏自我认同和对自我认同的渴望而被识别。 但它可以通过投射性身份来实现,即“你缺乏的意义只能在别人身上找到”。

在人际关系中,神经质的人将自己想象中的“理想自我”投射到他人身上,如果别人认同投射的“理想自我”,他们就会沾沾自喜,甚至心存感激。 追根溯源,在身份的迎合投射背后,是对分离的恐惧,或者更确切地说,取悦的动机是对接受的渴望。

因此,人们的分离焦虑和对接受的渴望参与了身份的投射。

** 类型投影标识。 使用这种投射的人,性是生活的主题。 当事人通过性关系建立关系,并利用性关系来诱发他人的**反应,从而满足和控制欲望。

这种投射性身份模式相对容易识别。 其中大多数是当事人内心的、性冲动和依赖情结,以创造投射的认同。

(4)如何处理投射性身份?

初期,关系大于技术,甚至主人的态度就是技术。 什么样的态度? 做精神分析的基本要求:参与观察者的态度。 它是接受任何经验、感觉或想法而不拒绝它,平等对待任何经验的感受,不去评价或评判,并参与投射身份的包容性过程。

这是要求**主人充当一个好的容器,允许接受对方的依赖投影。 当来访者不了解困难的根本原因时,有必要感到有人同情他们的困境,并且有一种支持关系让他感到安全。

在分析阶段,主要使用精神分析,结合存在主义**或整合心理学**。 投射身份的分析技术包括:对投射身份目的的解释; 对投射身份的焦虑的定义; 分析投射性幻想,分析**的认知模式; 身份分析; 冲突模式分析。 每次分析的过程都通过三个步骤完成:澄清、盘问和解释。

以上五个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对“此时此地”的解释,然后是历史的解释,即学术的解释; 精确解释,即对细节的解释。

具体的解释技术包括:沉默的反移情解释、矛盾的现实解释、此时此地的解释、自我揭示的解释、改变解释、示范性解释和回顾性解释。

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认知**对投射身份的处理相对较强。 根据 Leahy 的《认知技术:从业者指南》,有三种类型的技术可用于处理投射身份:

第一类是澄清质量与现实的技术:区分想法和事实,并评估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二类,原始防御技术,如处理**、投射性身份等:对扭曲的思维进行分类,自我实现的预言,否认问题,接受,挑战错误的两极分化思维。

第三类是识别和处理严酷的超我以及增强自我功能的技术角色扮演想法的两面; 区分行为和人; 评估负面标签并寻找更改; 检查价值体系; 增强好奇心; 区分进步和完美。

LEAHY手册的第7章,“聚焦图式**”,包含9种修复和纠正“不良的自我对象表示”的技术。

此外,现实中还有许多技术**、传播分析、沙盘**和行为艺术可用于处理投射身份。

(5)客体关系** 投射同一性的关键点

初始阶段仍然是“关系胜于技术”的同理心参与。

澄清阶段的任务:澄清和揭示投射身份。 教师需要将与投射性身份(即非语言、格子、隐性)相关的隐藏信息的传递转化为开放和明确的表达。

比如,在依赖的投射认同中,某女生反复向你传达“你是我现在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和“如果我不认识你,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下来”,而咨询后,她以各种借口不想离开,或者想请你吃饭, 等等,**老师先容纳投射的“客体依附客体”,慢慢感受依附的纠结(反移情)。这时,老师需要明确地告诉女生“我感受到了依赖你的压力”,或者“你生命中曾经有人无条件地爱过你,我觉得你想把我当成这样的人”等等。 这个阶段的结束标志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即关系已经得到澄清,客户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分析阶段:定性配对和解释。 这个阶段主要完成:投射性幻想的分析和**的认知模式的分析; 身份分析; 冲突模式分析。

* 教师需要对拒绝中预计的“迎合”或“性移情”做出回应,并向客户表明自己的立场。 请注意,**老师拒绝的是关系,而不是人本身,澄清了拒绝的事情。 如果老师使用问题,如果是语言层面,最好是提出开放性问题来解释“冲突模式”,如果是情感层面,最好含蓄地拒绝透露“投射幻想”,比如当对方传递“回归”请求时,老师可以用沉默, 或眼神、手势等来表达不接受。

在这个阶段,存在着投射性身份的轮回,即在澄清和处理了投射性身份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投射性身份,这使得关系倒退到投射性身份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重新分析和解释投射性身份。 在这个阶段,来访者开始意识到以前与**老师的关系(投射的或坏的)不再存在,双方都感到如释重负。

整合阶段。 严格来说,这个阶段与分析阶段的任务是重叠的,因为老师也会给来访者很多反馈,主要是他自己在与对方互动过程中的感受(还是反移情),目的是提醒来访者别人在现实生活中与他和他人互动的感受, 让客户不仅能认识自己,还能认识人。同理,教师要详细、准确地讲解“认知模型”和“虚假身份”,讲解中强调的话题更贴近抛弃和拒绝的威胁,以及“好坏”的内化。

所有的解释都应该围绕着一个现实的目标:来访者应该从原来的投射性病态关系中走出来,开始明白自己根本不需要依赖他人,可以被爱和接受,并意识到自己根本不需要满足他人的需求,才能被尊重和认可。

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早期经历——被抛弃、被否定、被对待、被羞辱的自我创伤——不断创造投射性身份。 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理论背景下投射身份,目的都是一样的:扭转病态身份,整合自我。

相似文章

    熊玲 表达艺术疗法 大声朗读疗法的深层意义

    表达艺术 大声朗读的深层意义 大声朗读 的心理动力学分析。大声朗读在 中的作用是什么?在 大声朗读的心理动力学 什么是大声朗读 中进行了描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大声朗读 的深层含义和目的。一 朗读与潜意识的关系 在讨论这个小标题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什么是大声朗读 朗读是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熊玲:关于“沉溺于创伤记忆”的思考。

    引用的 例子 某位明星 微博十大影响力教育V 有一条微博,总结了几点 张朝阳博士最近发了一条 看完后感觉自己迎来了新的生活 张教授说的是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人的大脑可以被重塑并持续发展,它的重要概念叫做放电和布线,这意味着旧的神经元可以慢慢消失,只要你不再放电关于过去的经验,脑神经就不能维持连线不变,...

    熊玲: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注 本文选自我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 神经症 恐惧症个案 的持续时间和影响取决于恐惧的性质和程度以及个人的潜在情况,例如人格品质 寻求帮助的动机 感知等。更完整的治疗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面对恐惧症状和与症状相关的相应模式 理解 恐惧的深层动力 面对,即适应恐惧的现实。一种 处理恐惧的情绪 我们知道,恐惧症...

    善解人意的沟通了解与他人认同的重要性

    在公认的环境中产生情感同理心,并将你的故事倾诉给他人,对个人成长非常有益。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肯定,甚至他们存在的意义也得到了肯定。有时,我们专注于特定的行为改变,并确信这将使我们帮助的人受益。然而,从一开始就对对方说 是 绝对是正确的选择。对于一个人来说,敢于改变现状并给予他们信心是很重...

    休闲潇洒帅气的熊和叶子

    在这个熙熙攘攘 喧嚣喧嚣的世界里,有一只格外随性别致的大熊猫,他的名字叫何烨。他以无忧无虑的态度,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过着不羁的生活。他是一个完美的幼崽,从小就表现出聪明和能干,在五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爬树。每天下班,他和叶哥总是那么乖巧,几乎不用担心父母。他就像一只修炼的乖巧熊,气场和智慧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