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的过程,而数据分析是将数字转化为信息的过程,是利用数据提取有用信息,提供决策依据,发挥数据作用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数据的前提是信息化,信息化的前提是场景,场景的前提是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
数据来源于基于场景的个体需求,基于个体需求场景创建和产生的数字,将持续为个体需求创造价值,对分析更有意义。
情景分为系统情景和制度情景,系统情景为纵向一般情景,制度情景为平行一般情景,系统情景支持制度情景,制度情景与系统情景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数字质量具有更多的数据分析前提。
数据来源于需求个体及其需求驱动,毕竟服务于个体需求是根本目的,所以数据分析要以需求标准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来描述数据分析,验证需求满足程度和改进机会, 没有这个核心的数据分析将失去其最重要的价值。
多年来,健康信息化只是在机构边界内复制固有过程的信息化,原有的应用场景对机构的转型升级没有拉动作用,不仅服务链上中下游没有衔接,内部结构也没有衔接, 过程和关系没有改变,个体需求与个体机构之间自发的供求关系没有被触及,虽然数字来源于个体需求,但并非为个体需求而“生”,数据分析缺乏基本的质量基础。
即使数据具有分析价值,但由于信息化之初缺乏充分考虑数据与个体需求之间的连续性,以及由于系统开发人员缺乏统计技术,系统在目的和工具上没有内置的分析功能,尤其是缺乏完善的数据分析能力。 第一代信息化只为机构内部管理积累数据,只对内部管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不具备标准化的数据分析基础和数据分析能力。 从个人需求来看,所有数据都占用大容量存储资源,基本无法使用,无论怎么“洗”,都存在与个人需求脱节的问题。
不从根本上改变制度与制度的关系,不建立供需关系,就没有办法构建新一代的信息应用场景,就没有从需求到需求的数字生态,没有数据分析的坚实基础,数字化作为资源的价值就无法发挥。 看似是数据分析问题,但背后却是服务模型、管理模型、数据问题。
基于数据分析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形成,将消除中间管理环节,直接服务于个人需求。 没有与个人需求相关的数字,如何“喂养”满足个人需求的人工智能。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一代信息化只是为智能化准备数字资源,而利用数字化训练人工智能是信息化的终端,这个过程需要数据分析来判断和引导。
新一代信息化与第一代信息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最后一代数据能否成为智能数字资源。
针对数智化发展方向,单病组管理建立需求-场景-数-需的信息转换链,根据需求“生成”有用数字,用数字服务需求,实现数字健康治理,为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