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6年8月1日,伟大的抗日英雄赵一曼在狱中写下了她一生的最后一封信,是写给家中年幼儿子的遗书。
信中写道:我亲爱的宁儿,我母亲没有尽到教育你的责任,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你的母亲是共产党坚定的抗日战士。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夜,你们一定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母亲配得上你,因为我为我们的国家而死,母亲为你心疼,因为你还要努力生活,母亲千言万语都教不上你,所以她会用实践来教育你,请你快点长大**。
你可以鼓起胸膛,告诉全世界,妈就是赵一曼!
写完遗书的第二天,赵一曼就被绑在车上游行,押送至刑场,年仅31岁的她,鲜血染红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她辉煌而短暂的一生值得大家铭记。
1905年,赵一满出生于四川宜宾县一个富裕的小地主家庭,原名李坤泰,她是父亲九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颇受宠爱。
8岁时,他进入私塾学习诗歌和文学,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年轻时受到新文化和进步思想的影响。
年轻的赵一满毫不犹豫地投身于革命工作。
1924年,在中共党员姐夫郑友之的推荐下,赵义满顺利加入中共青团四川支部,两年后顺利考入宜宾女子中学。
在学校学习期间,她依靠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文学能力在学生会工作。
宜宾中国特别支部成立后,她也成功地从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1926年10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赵一满到武汉**军政学校学习。
次年9月,她被送到莫斯科东方大学继续深造,在那里她遇到了她未来的丈夫陈大邦。
黄埔军校毕业后,陈大邦听从党组织的安排,去了莫斯科,在那里他也是一个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一个为国家而战的革命工作者。
赵一满和陈大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两颗幼小的心很快燃起了爱情的火花,在申请了组织的批准后,两人在1928年的五一劳动节领取了证书。
1928年冬天,赵一曼怀孕了,因为莫斯科的严寒难以忍受,党组织把赵一曼送回中国,秘密潜伏在江西从事一些地下工作。
在一次行动中,特工被敌人捣毁,赵一曼只好拖着孕肚逃跑。
在被猎杀的日子里,赵一曼饿得好几次差点早产,长期的旅途和疲惫,让这个孕妇吃了不少苦头。
逃亡多日后,赵一曼终于遇到了一位热心的码头工人,收留了她。
在工人家的半砖墙下,他得以平安分娩,生下了一个儿子,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宁儿,意为希望人间安宁。
可谁知,就在开产前不到一个月,敌人就找上门来了,好心收留赵一曼的码头工人被敌人抓走了,还没等他找回尸体,虚弱的赵一曼只好抱着襁褓中的儿子,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
为了挽回救命恩人,赵一曼典当了自己的结婚戒指,换取了一些钱,却在路上被探子发现并跟踪。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赵一曼接到党组织的安排,请她到东北开展抗日工作。
虽然很难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心里,但救国的任务还在前方,她不能只顾眼前孩子的爱,穷困潦倒的人们比儿子更需要她!
临走前,她带着3岁的儿子去了照相馆,两人合影留念。
回到家后,赵一曼又写了一封信,附上自己和儿子的合影,寄给了在莫斯科的丈夫。
随后,她将凝儿托付给丈夫的表哥抚养长大,她独自踏上了前往东北战区的火车。
到了东北后,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她给自己取了赵一满这个名字,但殊不知,这个简单的名字,却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赵一满在哈尔滨担任人民革命军第二团、第三军政法委员会委员期间,坚持一贯的优秀作风,带领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她的指挥下,取得了对日本人的几次胜利。
一时间,赵一曼勇敢、敏捷、智慧的名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都对这位既睿智又勇敢的女英雄赞不绝口。
就连举世闻名的作家郭沫若先生也写诗称赞她:“红枪白马女政委,愿暖热热血,富华。 ”
虽然从小就对衣食无忧,如今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赵一曼并不是一个以自己成就为荣的人,在老百姓眼中,她甚至有些“平凡”。
一头黑色短发,一顶黑色天鹅绒帽,灰色棉质外套和黑色棉裤,乍一看她只是普通人的打扮,但她的眼神却总是流露出坚毅的光芒,让人一眼就看出她的特别。
在部队里,赵一曼对士兵无微不至,从不让一个士兵缺衣缺食。
因此,当战士们提到她时,他们经常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
但在战场上,赵一曼却是另一副面孔,虽然身为女人,她从不怯懦,但她总是先冲入敌军,将士兵护在身后,像是护着牛犊的母狼,让敌人心惊胆战。
以至于当悬赏宣布时,敌人甚至称她为“骑着一匹白马,肩上扛着两根长矛的丛林女王”。
1935年11月,赵一满率领的队伍在铁路一侧与日本伪军发生冲突。
由于敌军人数众多,赵一曼被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但在关键时刻,她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冷静,指挥士兵们改变战术,以极大的镇定顽强抵抗。
在赵一曼的正确指挥下,队员们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陆续撤离,但她在掩护队伍的途中被突如其来的子弹击中了左手腕。
在逃跑的路上,她被一颗流弹击中了大腿,鲜血流淌,染红了她的衣服。
赵一曼身受重伤,无法正常行走,血迹在地上拖着一道红色耀眼的痕迹,位置已经暴露,她失血过多,意识渐渐模糊,再次醒来时,已经身处敌军的监狱里。
赵一满**之后,敌军知道她的身份在共产党内非常重要,身上一定隐藏着不少情报信息,所以如何撬开她的嘴就成了监狱的头等大事。
可是,无论日军对赵一满施以怎样的折磨,她都不能让她吐出半个字,面对惨无人道的折磨,她嗤之以鼻,宁愿死。
经过几次严刑拷打,她已经身受重伤,生命垂危。
考虑到赵一曼一旦去世,日军就更难获得有用的情报,于是1935年12月13日,日军经过慎重考虑,将她送到哈尔滨第一医院进行**,并派人监视她。
1936年,医院进行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赵一满一直被日军24小时监视,日复一日地给她**,妄图从她身上榨取对日军有利的情报。
然而,赵一曼始终保持沉默,不管是敌人给她扔糖衣炮弹,还是人身威胁,她都视而不见,气得敌人都红了眼眶,想立刻把她活剥皮。
身体渐渐变好后,赵一曼一直在寻找逃跑的机会,她看上了身边一直照顾她的女人,趁着女人轻松的心软,不断向她灌输抗日救国的念头,每次换药, 她会和这个**谈很久。
久而久之,就连看守病房的日本伪军也被赵一满感动,感叹自己受了重伤,却不忘救国救民。
于是,**警卫和赵一曼组成了团队,开始了逃跑计划。
由于腿伤初步恢复,赵一曼仍无法正常行走,为了筹集租车费用,**韩永义毅然卖掉了父亲为她准备的两枚金戒指和外套,以换取60元现金作为逃亡期间的开支。
1936年7月28日,他们三人终于迎来了机会,在一个雨夜,看守人董先勋先雇了一辆车到医院接赵一满。
在大雨夜色的掩护下,她被送到文庙,然后被转移到小轿子里,穿过小巷子,避开敌人的目光。
就这样,三人从哈尔滨逃到了乡下,第二天天已经大亮了,去医院换班的民警们肯定很快就会发现三人逃跑的消息。
日军在发现赵一曼失踪后,迅速展开逮捕行动,当时交通不发达,城里只有几辆车,赵一曼的腿伤还没有痊愈,必然要借助一辆车逃跑。
因此,经过一番搜索,日军很快就掌握了赵一满的行踪。
7月30日清晨,距离共产党游击区不到10公里。
赵一满三人乘坐的马车正要到达目的地,可惜被赶来追赶的日本士兵追上,赵一满又被押送回了哈尔滨的监狱。
第二次,惩罚比第一次要痛得多,仿佛在发泄怒火,刑讯逼犯手中的鞭子如雨滴般打在赵一曼瘦弱的背上,将她折磨得好几次晕倒。
虎椅、烙铁、铁棍、电刑等无数不人道的刑罚,都落在了赵一满身上。
日军为所欲为,但尽管如此,赵一曼还是没有向日军透露任何关于我党的消息,眼神始终清澈而坚毅。
在狱中,赵一曼想到了还在老家的小儿子,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他有多高,有没有开始识字了,从五年前开始,他就再也没见过面了,现在的他运气好多了,恐怕再也没有机会抱抱孩子了。
赵一曼忠党兢兢业业,却只欠儿子无穷无尽的债。
当他还在子宫里时,他就和他一起逃亡,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出生,在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过着流亡的生活。
如今身陷篱笆之下,没有父母可以依靠,每次想起这个时候,赵一曼的心都痛不已。
赵一曼知道自己没有机会逃跑,就向狱警要了笔和纸,日本兵见她说话,以为她要写共产党的资料,心里很是高兴,却不知道是她的遗书。
终于,日军的耐心耗尽了,放弃了对赵一满的折磨,怒气冲冲地下达了命令。
1936年8月2日,赵一满在日军押送至珠河县行刑,一路游行街头。
笼子里,赵一曼虽然踉踉跄跄,却连站不稳,浑身都是恐怖的伤口,鲜血不停地渗出。
车子每晃一晃,身上的伤口就裂开一个点,但即便如此,赵一曼的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的神色。
她的眼中没有一丝惊慌失措,虽然已经虚弱不堪,但赵一曼还是用尽全身力气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
行刑前,一名日本军官问赵一满,他是否有遗言要说。
她把前天写给年幼儿子的一封信交给了车上,说:“把我的遗书交给我家乡的儿子,他会继续我的使命。 ”
然后,他昂首挺胸,无所畏惧地迎接日军的枪炮,临终时,赵一满年仅31岁。
赵一曼的牺牲是沉重而辉煌的,她用生命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
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她光荣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成为人民的英雄。
她用鲜血染红了中国大地,让无数后人永远铭记她的英雄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亲自为赵一满题词:“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满烈士不朽! ”
在今天的哈尔滨南港区,有一条一通街,一通街旁边就是一通公园。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重建了东北烈士纪念馆,并特别设置了赵一满展区。
展区内,一个破旧的行李箱格外显眼,正是赵一曼在逃亡途中一直背着的小行李箱。
时至今日,它仍然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