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高原之旅 白雪皑皑的高原喜事多,乡村振兴恰逢其时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2-17

春节、藏历新年之际,记者深入那曲、日喀则等农牧区走访农民,看望变化,发现农牧民的钱包鼓鼓的,生活美好,信心满满。

42岁的查铎是那曲市班戈县青龙乡的一名牧民。 班戈县地处羌塘草原,天然草原面积大,畜牧业一直是当地人民的生存之本。

刚结婚的时候,我的家庭是分开的,我没有牧场和牲畜,所以我不得不从头开始。 扎多说,后来,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用无息贷款购买了牦牛,并于2020年又开了一家茶馆。 如今,茶馆的月收入超过3000元,加上畜牧业生产的收入,一家人年收入超过9万元。

在Zado的茶馆里,客人们正在吃饭。 新华社.

那曲市班戈县门当乡的牧民多吉热丹一家住在一栋公寓楼里。 走进多杰热丹家,100多平米的房子宽敞明亮,屋内摆放着整齐的藏式家具。 “我从没想过我能住在这么好的房间里。 多吉伊丹笑着说,老房子只有两个房间,房子低矮,通风和采光都很差。

2018年,门当乡26名牧民得到安置,每户分配一栋公寓楼,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为了增加搬迁群众的收入,在当地成立了村集体畜牧合作社。 2023年,多吉热丹收到的红利加上自己的收入将近9万元。

多吉热丹一家在新房子里的合影。 新华社.

走进日喀则市白浪县郊区的温室,绿意盎然,温馨万意。 温室的主人是巴扎乡彭仓村的一位村民。 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半蹲在温室里摘黄瓜。 “快到假期了,我要采摘一些蔬菜在市场上出售。 “我们家有4个大棚,种西红柿、大白菜、西瓜等果蔬,2023年收入5万多元。” ”

白浪县地处年楚河畔,地土平坦,水源丰富。 1998年,在当地引进山东蔬菜种植技术,发展高原果蔬种植产业。 经过多年的摸索,白浪县的果蔬产业已初具规模。 2023年,白浪县温室面积7000亩,种植果蔬品种100多个品种,产值超3亿元。

白浪县日喀则珠穆朗玛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无人机拼接**,摄于2023年5月28日)。 新华社记者江凡摄。

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白浪县多次请技术专家授课,苍堆种植技术也不断提高。 她说:“有了手艺,才能有信心,日子才能'芝麻花开,涨香'。 ”

*:新华社。

相似文章

    风雪高原记者笔记 游到唐古拉,感受“风雪”。

    新华社拉萨月日电 记者王磊 月初,记者深入塘古拉山脉腹地,经历了狂风大雪 高山峻风。看到旧场景,我有了新的见解。气象记录显示,唐古拉地区每年平均有多天大风,平均气温为零下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度摄氏度。从月中旬到次年月中旬,有一段积雪和土壤冻结的时期,也是干燥多风的时期。一队采访者在塘古拉山腹地行...

    多布拉在雪域高原书写“万吨站”传奇

    尹晓燕王菲.年,他建成了当雄顺达加油站,成为第一个县级 万吨站 年,将中庆堆龙加油站打造为 万吨站 年,他来到销量低 效率低的拉萨交通加油站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该站年销售吨,扭亏为盈。他就是在雪域高原上写下 万吨站 传奇的石油工人多布拉。多布拉在工作。新华网摄 尹晓燕。万吨站 顾名思义,就是年销售量...

    风雪高原之旅 从上百双稚嫩的眼睛里,看到幸福的样子

    新华社拉萨月日电 记者 张旭 巴桑出生于年,是日喀则市第二儿童福利院的 爱心母亲 自年以来,她养育了来自日喀则各地的近名儿童。如今,她充满爱心的家庭有个孩子,最大的岁,最小的只有一岁半,还在咿呀学语。月日,巴桑正在喂养一岁半的拉巴扎西。新华社 丁子尼达摄 日喀则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有个这样的爱心家庭,平...

    风吹高原特写:漂流喜马拉雅山的“红线”

    新华社拉萨月日电 记者王磊 距离拉萨市近公里的阿里州普兰县,不仅拥有冈仁波齐 马潘勇措 柯家寺等自然人文景观,还有中国普兰口岸和边境贸易市场。这个偏僻却又迷人的地方,吸引了许多尼泊尔男女到这里经商定居,岳劳红线从喜马拉雅山南麓飘过高耸的山脉,打结了中尼睦邻友好 暖心结 记者一行来到普兰县普兰镇,那里...

    风雪高原之旅 门巴部落年轻人的新年愿望

    新华社拉萨月日电 记者王磊 农历新年大三一大早,慈旺江措在饭楼里忙忙碌碌,打扫卫生 擦拭灶台 整理食材,准备开门迎客。今年年初,我在县城开店,那里客流量比较多,希望生意能更红。慈王江措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高兴的说道。这个瘦弱 黝黑的门巴人今年岁,年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墨陀。梅陀在藏语中意为 秘莲 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