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医院的一位百岁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 摄影:南方**记者徐淑志。
在广东东莞市梅港镇四安岛上,有一个麻风**村。 上世纪50年代,麻风病医院建在深山、孤岛等远离人类的地方,用于隔离**麻风病患者。 如今,麻风病医院已改造成麻风**村,居住着一群平均年龄近80岁的老人。
在冬季,岛上到处都是绿色植物,昆虫和鸟类。 在后半生,他们重新发现了自我价值和生命能量,度过了平静的晚年。
1月28日是世界麻风病日。 1月27日,广东省卫健委表示,2023年共报告麻风病例39例,全省麻风疫情仍处于稳定低流行状态。 与过去相比,麻风病患者现在不仅有药吃,而且可以达到**,无需集中隔离,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帮助他人”。
黄少宽六七岁时患上了麻风病,先后先后到广州车卫堡收容所、东莞忻州医院、江门大树医院。
转机发生在2011年。 按照党方和**的统一部署安排,岛上44名老人分四批登船离岛,整体转移到四安医院。 黄少宽在岛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四安医院,黄少宽的生活越来越过分富裕,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了十岁,希望能穿上色彩鲜艳的衣服,把自己的生日和家庭住址记得清清楚楚。 不久前,她感觉到胸口有肿块,医护人员带她去外面的医院做乳腺癌切除术。 休息了一会儿后,她很快就恢复了精神,每天打扮一番,走路去见朋友,小心翼翼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如今,她已经98岁高龄,是活得最年长的人。 “我想活到100岁,”她说。 ”
在通过生存障碍后,麻风病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尤为重要。
西安医院先后举办了两届文化艺术节。 这是麻风病人专属的艺术节,展出的画作都是麻风病人画的,照片都是麻风病人拍的,舞台上的乐器、歌舞都是麻风病人。
四安医院医务科主任徐斌说,这一天就是为了向他们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仅仅是在观众席上接受慰问的残疾人,更是发光的普通人。
因为画画,88岁的彭海迪的人生被“点亮”。 他已经是**人圈子里的知名画家,举办过展览,举办过拍卖会,还曾在国际麻风病大会上向外国友人赠送自己的画作。 这几年,彭海迪把卖画的钱换成了大米、木炭、洗衣机、冰箱或电动三轮车,送到麻风村,捐赠给病人。
我最大的愿望是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帮助他人。 彭海迪说,他在帮助他人中发现了生命的价值。
把**人当成家人”。
当麻风病人被孤立时,他们在外界的社会关系网络会迅速“瓦解”。 但在**村生活多年后,他们互相支持,从周围的环境中找到温暖和希望,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家。
张恩源,开平玲珑医院(以下简称“玲珑医院”)的麻风病人,被称为玲珑理发师。 他告诉记者,**人见面一般不会吵架,最多只说两句话,说完就忘了,根本就没有“一夜不和”。 玲珑医院院长董淑萌说,他们再熟悉不过了,“也许他们面对面走路的时候不打招呼,因为他们太熟悉了,就像在家里一样。 ”
* 人与人相爱,相为安慰,共同对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这段时间,彭海迪搬家了,从一居室公寓的二楼搬到了两居室的宿舍,只为照顾中风的好朋友黄德平。 彭海迪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生病摔断了腿,是黄德平帮他擦拭身体,给他做饭。 彭海迪说,这是他对朋友的感情。
在麻风**村里,有的人找到了支持,有的人找到了爱。 为了照顾身患重伤的冯金鹤,玲珑医院成员张桃丽向医院提交了结婚申请,希望能以丈夫的名义照顾冯金鹤。 后来,医院同意了他们的申请,并将他们搬到了同一所房子里。 张桃丽很爱老婆,想吃就一吃就通知买家,告诉买家记得买回去。
在董淑萌看来,麻风村的爱情故事极其简单,甚至单调,对他们来说,相互支持、相互关怀,才是最大的浪漫。
在人生的许多重要关键时刻,麻风**都伴随着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医务工作者。
他们被当作家里的老人对待。 “西安医院的医生冯静说。 大学毕业后,她接过了爷爷的衣钵,对她来说,这里是童年玩耍的孤岛,既不陌生也不害怕,现在每次有人想去上级医院**,她都是在家人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人。
老人的去世,是董树萌难以克服的障碍。 每次都要亲自办葬礼,组织**人送最后一程,绕着官邸走一圈,然后走到牌坊,最后跟着车去殡仪馆,连骨灰都由他处理。
近年来,董树萌的重点从麻风病防治转向麻风病患者的社会心理方面,帮助他们更好地被社会接纳,更好地被社会接纳。
一方面,它正在走进来。 董树萌在玲珑家园建了麻风病博物馆和党员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进玲珑**村。 一群年轻人的出现,给村里带来了活力,打开了老人的心扉。
另一边要出去了。 董树萌不仅带老年人出去看世界,还让老年人接触互联网,让他们通过互联网缩小与外界的认知差距。
董树萌提出了一种“逆向融合”的想法——目前广东有60多个麻风村,随着麻风病例的减少,可以进一步考虑将麻风村改造成医疗养老相结合的机构,收治社区中一些特别困难的残疾孤老老人。 这不仅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也促进了不同群体的融合。
南方**记者黄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