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新年伊始,一组汽车市场产销景气的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3016辆10,000 和 30094万辆 同比增长11%6%和12%,年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辆4亿辆,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围绕汽车使用形成的售后市场已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售后使用中从销售到报废过程中,由各种后续需求和服务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涉及维修保养、金融租赁等多个子行业。 不久前,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优化汽车零部件流通环境、促进汽车维修服务质量升级、优化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等7项政策措施,明确了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并系统部署,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促进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乘用车平均车龄已超过6年,维修服务需求有所增加,但目前汽车维修服务仍存在“小弱”的特点,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标准化和品牌化仍有待加强。 近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我国汽车换代需求和潜力非常大,未来将完善拆解制度,打通流通堵塞,深化汽车流通消纳改革, 持续推动汽车由采购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在政策的引导和赋能下,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潜力有望加速。
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迈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新四化”阶段,智能汽车成为新的增长极。 这为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创新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推动智能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 据工信部测算,2025年乘用车L2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达到70%,智能化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创新的一大趋势。 为了实现智能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地向发展新品质生产力的方向流动,降低创新活动成本,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深化创新环境所涉及的各环节改革, 激发汽车后市场新活力。
适应汽车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完善适合产品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机制。 汽车的快速更新换代和消费电子产品的特性越来越接近,使消费者更加关注购买的时机。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说明包括智能汽车在内的科技产品从推出到成熟再到衰落的周期越来越短。 汽车后市场可以在不同方面补充产品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机制。 一是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行为,为延长智能汽车有效生命周期提供有效路径。 二是统一标准,使得自主定制和升级软硬件模块成为可能。 这样,汽车将不再是一次性购买的。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且通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减少资源浪费,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出了贡献。
顺应汽车消费新趋势,顺畅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机制。 与传统汽车后市场相比,智能汽车后市场对技术和专业知识的门槛更高,逐渐暴露了人才缺口的问题。 为此,要敏锐把握和顺应汽车后市场“新四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推动相关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培养智能汽车后市场急需的人才。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大胆使用高端技术人才,促进行业人才合理流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提高汽车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
目前,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汽车消费的趋势,汽车后市场正在成为一片有待挖掘的“蓝海”。 未来,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培育和拓展业务实体,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开发新业态新模式,能够稳步推进汽车后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扩大汽车消费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张春民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