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在国家的号召下,大批知识分子下乡,选择接受贫中农的再教育,为祖国的生产和发展贡献力量。 1977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大批年轻人获得了回城的机会。
一大批知识分子选择回到城市,继续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在体力劳动之后继续用脑力劳动建设祖国,但也有一大批年轻人会永远扎根农村,珍惜自己建设的土地,刘彦杰就是其中之一。
刘彦杰,一个出生在哈尔滨的女孩,从小就个子矮小,母亲怕她被欺负,所以上学的年纪比同龄人大很多,直到19岁才从初中毕业。
刘彦杰看到家里有四个妹妹要养活,父亲的月薪只有50元左右,一个人养家糊口实在是太辛苦了,他年纪不小了,上学还需要不少的开销,刘彦杰想了想,决定下乡减轻家里人口的压力。
当时下乡的风潮兴隆,刘彦杰告诉母亲自己想下乡,母亲也不想直接拒绝,其实也不难理解,作为母亲,她愿意让女儿受风吹晒。
但刘彦杰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家人倔强地奋斗了好几天,最后家里人只好答应了她,1968年,刘彦杰随队去了鹤岗濮阳农场下乡。
到了农场后,刘彦杰因为身材矮小,被分配到了烹饪班,本来就是一份漂亮的工作,他不用出去干活,只需要做饭,比别人干活容易多了,但对刘彦杰来说却是一种折磨。
一是她不喜欢做饭,二是她对一些锅碗瓢盆实在是很无聊,刘彦杰一开始是闷闷不乐的,但刘彦杰并不是一个失败者的性格,虽然她不喜欢手头的工作,但她的责任心不允许她懈怠,所以她在烹饪课上很努力。
但团队里总是有害群之马,和她一起被分配到烹饪班的大姐们总是喜欢在工作时间磨外国工人,能偷懒就偷懒,这让刘妍杰无法忍受。
好在那个时代的人是纯洁善良的,他们认为批评是一种鞭策,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在穿小鞋或其他报复行为。
1971年,刘彦杰主动申请,调入生产队。
加入制作团队的刘彦杰,工作能力也非常出色,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勇敢的性格很受大家的欢迎。
2.四处寻找爱人
1973年,和刘妍杰在一起的陈姐找到了她,陈姐也是个直男,见面时她说的第一句话就直接问刘彦杰,她是否还要回城? 刘彦杰虽然被问得发呆,但也直接说道:“家里人多,出来我就不回去。 ”
陈姐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拉着刘彦杰说明自己的用意,原来这个陈姐是想当媒人,陈姐把男方的名字介绍给了刘彦杰陈建华,他的父母都是换过工作的干部,家里有五个孩子,还有陈建华, 被介绍给刘彦杰的,是家里的老二。
陈姐对陈建华的信息介绍也很详细,他是个好人,可以做到,但是他也有点后悔,因为他小时候发烧,开退热药时当地医生没有足够的行医经验,手术不妥, 陈建华留下了后遗症,成了哑巴。
听完陈姐的介绍,刘彦杰想了想,拒绝了,不是因为陈建华的缺点,而是因为当时正值农场忙着秋收的时候,刘彦杰作为团队的骨干,自然没有心思去想儿女的爱, 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谷物的收割中。
陈姐的求婚也被搁置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刘彦杰也认识了几个人,但在那个“出门走走,传信,因为距离遥远,制作任务繁忙,缺乏沟通的现象也顺利结束。
另一边,陈建华的情况并不乐观,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个腿脚残疾的女孩,他不同意,后来又介绍了一个正常的女孩,但女孩要了姐姐每月的生活费,两人也分手了。
如果要说命中注定,这是真的,五年过去了,两人也成了大少,陈姐又找到了刘彦杰,把陈建华提上了日程,刘彦杰这次没有拒绝,经过一番考虑,她答应了。
1976年,当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开始回城时,刘彦杰趁机回到哈尔滨,把陈建华的事告诉了父母,母亲是第一个不同意的,于是刘彦杰试图劝说母亲。
她说自己年纪大了肯定考不了高考,身材长相一般,找个冷热识的人就好了,然后夸奖陈建华,说他能干体贴,妈妈也只好答应了。
1976年10月,刘彦杰和陈建华正式登记为夫妻,“兜兜转转还是你”,夫妻俩也很默契,互相同情,一起为他们的小家庭努力。
三、泡沫到白头
刘彦杰和陈建华结婚后,虽然比不上自由恋爱的活力,但却是心灵沉淀后的涓涓细流,婚后第二年,刘彦杰怀孕了,怀孕期间想吃罐头食品。
看到刘彦杰吃得开心,陈建华心里也是高兴,女儿出生后不久,一家人过得更幸福了。 既然陈建华不会说话,刘彦杰就承担了更多的外在工作,陈建华自然是照顾好了自己的家人,两人也没怨言。
这样的婚姻虽然是真的幸福,但对于活泼的刘彦杰来说,也有缺点,陈建华平日里自然对她和孩子都好,但两人却无法沟通,只能靠比较,久而久之,刘彦杰心中有了一丝寂寞。
其实她也跟制作组的几个朋友吐槽过,朋友也给她建议,告诉她不要只是比较,而是要多和陈建华多谈谈,说不定她会练。 刘彦杰也试过了,但最终效果并不好。
直到今天,夫妻俩已经在一起30多年了,感情依旧很深,已经插队的朋友也问过刘彦杰有没有想过回去,刘彦杰也说了同样的想法,当时有办法回城, 但他不得不离开他的丈夫。
要么真离婚彻底回城,要么假离婚,或者保持联系,但刘彦杰想了想,还是彻底留下来总比这样好,夫妻关系好,有能力,生活也不会差。
不过,刘彦杰虽然没有这个想法,但她也希望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在1980年,**就已经下达指示,明确表示农村运动结束,并出台了相关政策,让农村幼儿的一个孩子在城市定居。
最后,经过考虑,刘彦杰和妻子将正在上初中的大女儿搬回了城里。 现在孩子已经长大了,两个女儿考虑到年迈的父母,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在哈尔滨为父母买了一套房子。
也许很多人不明白刘彦杰为什么娶了一个哑巴,没有回城过好日子,但事实证明,刘彦杰的选择并没有错,因为幸福是骗不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