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非上市寿险公司经营概况 34家经营恶化,得益于200亿

小夏 财经 更新 2024-02-03

正文|杜亦凡,编者半梳

相较于年初的景气,再看非上市寿险公司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结果似乎并不像年初想象的那么悲观,甚至还有一丝喜悦。

行业保费实现两位数增长,总资产增长,**人同比下降不到20%,人力更是出现环比正增长......11月

更大的惊喜是第四季度的投资收益,着实让太多企业松了一口气,一扫前三季度的“纠结”,实现了从大亏到减亏、小亏甚至微利的喜怒哀乐。

回到业务的现实,尽管有 3 个5%的产品投机和停售,让太多企业经营数据全线发红,2023年保费收入多口径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 银行保险期支付的保费也迅速增加,但渠道高额费用的差异终于浮出水面。

据《今日保险》统计,发布季报的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总亏损仍超过100亿-140亿。

鉴于一些有问题的公司没有披露季度报告,以及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给人寿保险业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历史上精算假设乐观的公司,这个数字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面对偿付能力和净资产这两个致命的数字,这一点最为明显,而且有不少人面临压力和下降。

随着各家保险公司2023年季度报的发布,也是年度经营画像具体化的时候了。 这一年是怎么回事? 业界的担忧真的解决了吗? 对更加谨慎的2024年有何影响?

-insurance today-

保费两位数增长的背后

13家企业出现负增长,**人数量接近拐点

2023年全年数据已经出炉,各家公司的保费收入都靠着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初的激增,保费收入又被放上了平台。 多个数据来源指出,2023 年是“大获全胜”的一年: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按可比口径计算,2023年行业实现保费原收入35379亿元,同比增长+1025%,而 +2之前的78%值已显着增加。

另据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寿险行业将实现原保费超过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00%,增速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根据已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公司和已披露保费数据的上市公司,共有72家寿险公司实现30,076保险业务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824%。其中,保费超过千亿元的有8家。

值得注意的是,有31家公司的保费增长率为35%的产品被炒作和停牌,在“好形势”的加持下,仍未能跑赢市场增速(+10)。25%),13家公司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可以用产品结构调整、期货转型和前瞻性市场布局来解释吗?

此外,结合“全行业总保费收入约3.7万亿元”和“以上72家企业保费收入3007635亿元“可以推断,瑞众、中汇、大甲、海港等16家尚未披露或未披露相关保费收入数据的公司,以及与这些公司风格不符的友邦保险,2023年将实现总保费收入约7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2%, 超过市场水平。

从新订单来看,2023年全行业将实现新保费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超过16%,扫除过去几年增长的阴霾。

从各个渠道来看,2023年中介渠道新增保单保费增速将更快。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中介机构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但是,如果我们从长远来看,我们也看到中介机构作为继个人保险和银行保险之后的“新一代”渠道,波动性也更大也就是说,通道看起来很“硬”,但同时也很“脆”。

考虑到“报银一体化”的监管逻辑,2024年的中介渠道究竟是“春风马蹄疫”还是“无边落木”,实在有点难说。

也很难说,有危险人物的“底”。 虽然在“开局良好”的背景下,2023年11月**人数呈现小幅正环比增长,但12月迅速回落,环比对比仍未企稳。

2023年底,行业一流人数几乎跌破280万大关,较一年前的340万人同比增长-19人5%。

不过,好消息是,降幅已经全面放缓,经过这么多年的所谓空虚,**人的存量还是稳健的,再加上保险公司宣传的自己**人的产能大幅提升,可能已经到了**人转型越来越显著的时刻。

拥有280万人的部队,显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真正的战斗力。

根据市场观察,一线城市部分保险公司的活跃率已达到30%左右。即使公司不擅长人身保险,团队的活动率也能达到10%的水平。

尤其在增加方面,形成了“招高素质合适人选”的共识,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大厂”、“全职老婆”等优质群体。

例如,通过星座、八字、易经、灵性等特定人群,不断丰富员工和新客户增加的场景,以增加目标提升公司和行业的认可度。

这显然是 2023 年的变化。

-insurance today-

2023年投资收益变红

神奇的第四季度挽救了全年业绩

2023年的投资收益是多少?

作为国内寿险公司最大的利润**——利差,2023年对于行业来说相当令人担忧。 从披露相关数据的61家企业来看:

让我们来看看 2023 年的投资回报中位数 - 362%,高于 2022 年的 4.209% 仅下跌约 047个百分点。

其中,只有3家公司投资回报率为负,38家公司2023年投资回报率低于2022年,4家公司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

纵观这61家公司,投资回报率可以“并列”35%——多达32家,比2022年减少7家; 有 4 个投资假设可以“持平”5%,比 2022 年减少 6 个。

就综合收益而言,它与投资收益有很大不同。 尽管综合投资回报中位数为379%,这与投资回报率相差不远,但2022年的中位数仅为188%,增加191个百分点; 与2022年相比,只有3家公司出现下滑,这与投资回报率下降6%以上的情况完全不同。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公司两次收益率呈现“两天”的走势,可能与投资资产会计计量方法的变化有关。

也可以看出,第四季度的最后几天,在一定程度上给2023年带来了一丝温暖。 这从第四季度利润和全年利润的比例可以看出,相当多的企业在第四季度的减损贡献比例较高。 这对于处于盈亏平衡线的公司尤为重要。

2023年,新的披露信息指标——过去三年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会提出更多问题。 在此期间,排名靠前的公司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这与他们的盘子较小、经营周期较短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市场上长期表现相对稳定的公司,大部分投资收益率在5%左右,虽然不是很高,但非常稳定。

当然,这并不是说回报率不重要,但作为一项长期投资,寿险公司不是**公司,做的是长期业务,不是短期波段,而是在经历周期,而不是在周期中“止步”。

-insurance today-

185亿商业试卷

一批优秀学生跻身失利榜前10名

从偿付能力报告的观察可以看出,负债端面临未来压力,投资端面临当前压力,主要集中在利润表现上。

看着60家公司披露的净利润,不仅没能让人眼前一亮,反而心里一冷。 敲击“sum()”函数后,-14235亿元人民币的数字令人印象深刻。

与 2022 年相比,这超过了 185 个1亿元。 其中,34家公司净利润较2022年有所下滑。

35家亏损公司共亏损327家11亿元,几乎与2022年的-166相比66亿元翻了一番。 其中,26家企业连续两年亏损,13家亏损超过5亿元,6家亏损10位数。

从一些评级机构的跟踪报告中发现,个别公司仍存在数十亿元的风险敞口,因为踩踏非标房地产产品,这62家公司的亏损或将增加。

其实在当前环境下,亏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较短,经验和积累有限,在长期经营中,个别年份亏损是正常的。 特别是750国债曲线的走势影响很大。

另一方面,奸商并不多,25家公司的总净利润为18475亿元,高于2022年的209元35亿元,同比下降246亿元。 其中约137个43亿元由泰康“独家赞助”,不包括泰康,其余24家公司仍获利4732亿元。

在众多亏损者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老牌保险公司,甚至是经营业绩良好的公司,都出现在亏损榜上,亏损金额相当大。

除了亏损100亿元的中邮人寿保险、42亿元的建银人寿保险、两家银行基型保险公司,以及华泰人寿、泰康养老、中信保诚等,都是知名保险公司,尤其是后两家盈利能力一直不错。

例如,中信保诚在2021年仍有28家净利润2亿,2022年仍将有11家净利润75亿元,2023年亏损827亿元,一正一对减少20亿元。

同样的泰康养老也是如此,从1075 净利润为 9损失 75 是正数和一对之间的损失 205亿。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A股在第四季度最后几天的努力,这个数字会扩大。

-insurance today-

总资产和净资产明显“跷跷板”

公司40%的净资产缩水,资不抵债的人已经出现

从60家企业的数据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2023年约有25家企业净资产同比下降,瑞华健康将获得本轮“资不抵债”奖牌。

一如既往,净资产大部分缩水的是中小企业,有15家公司缩水超过20%,两家缩水超过70%,可以说是直接从L码缩水到童装。

有趣的是,虽然部分公司净资产有所缩水,但总资产保持较快增速,净资产下降的25家公司中,有24家实现了总资产正增长。

净资产的下降往往意味着公司经营中存在问题,如管理不善、盈利能力下降等,这与公司经营的稳健性有关。 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亏损的扩大。 上述**已经说明了资产负债表中公司净资产减少的原因,也找到了偿付能力压力的脚注。

其实不难理解,总资产的增长反映出负债端炒售和暂停销售下的溢价激增,而净资产的缩水则受到投资端的影响,一些企业可能正在为曾经乐观的假设买单。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更多的公司将面临偿付能力测试。

-insurance today-

这五家AAA级公司均为合资企业

并且有 4 个 c+2 d=6 不符合标准

从62家企业披露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综合评级来看,A类企业18家,其中AAA级5家:中英人寿、中医人寿、中荷人寿、恒安标准、同方国际,均为老牌合资企业。

“稳健美观”是这类公司的特点,其实也是保险公司的必然要求,毕竟保险公司本身就需要“保险”才有资格卖保险。

共有6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主要原因是综合风险评级不达标。

华辉人寿、长盛人寿、联合人寿、渤海人寿的偿付能力综合评级为C,三峡人寿、北京大学方正的偿付能力综合评级为D,其中已完成股权转换和注资的北大方正偿付能力充足率由负转正。

其他公司中,香港人寿未披露综合风险评级,信达在风险处置阶段性结果公布后恢复披露综合风险评级。 复星联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正在接近50%的红线,增资迫在眉睫。

附言

繁荣下的风险缓解

还有13家非上市公司没有披露信息

除了上市公司体系中的保险公司外,还有13家保险公司处于“沉默”状态,其中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加上披露信息不完整的公司,行业内约有22家公司处于“危急”或“重症”阶段。

如果这样看,大约有1 4家寿险公司处于生死攸关的“来来去去”中,但有的还活着,有的已经插管等待轮回。

回顾问题公司的ICU治疗过程:从最初的新华社到最近的新泰,保险保障已经出手了七次,但每次“实力”似乎都“弱”了。 从安邦之后的风险处置方式来看,保险保障**不再是“轮回”。

毕竟,在风险化解过程中,不会产生新的风险,谁对孩子造成的麻烦负责,谁就不能成为行业安全类别中的“钱箱”。 其实,比起洞洞,各种**真的不能当“钱箱”。

据粗略统计,在披露相关信息的几家问题公司中,安邦自保险以来已经“花”了近1000亿元。

根据最新官方披露的保险保障**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3年数据未更新),保险保障**余额(最终结算前)为2032年98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障12443亿元,占6119%;人寿保险承保范围**78895亿元,占3881%。

2023年,加快处置华夏、天安、恒大,支持新泰、788在95亿元的基础上,有消费,考虑到急需救助的企业,有压力。

随着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和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基调,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风险成为下一步监管的重要任务之一。

据《今日保险》了解,部分机构已开始降低增值终身寿险产品的价值率,从而缩水了新业务的价值。 也有公司取消了部分年终奖金。 这是否也从侧面解释了,很明显,很多基层组织和员工的年度任务似乎已经完成,但绩效和年终奖金不仅越来越少,而且还面临着更快的优化、裁员、减薪。

看似来自努力工作的业绩,最终可能被定格在公司层面,这是一个亏损的坑。

事实上,即使在2023年,在经营业绩的表面繁荣下,也隐藏着难以想象的水分,成本差异损失早已是行业达摩克利斯之剑,而且越来越重。 至于增量型终身寿险的热潮,看似新业务价值的增加,还是介于假设的结局和实际趋势之间?

优质作者名单

相似文章

    2024年非上市寿险公司盈利榜 行业亏损超100亿元,35家保险公司陷入亏损

    年非上市寿险公司业绩出炉,行业整体亏损,总净亏损超亿。披露利润数据的家保险公司中,有家实现盈利,其中泰康人寿仍排名第一,全年实现净利润亿元,与其他盈利保险公司拉开较大差距 同期,寿险公司亏损家,总亏损超过亿元,其中仅中国邮政保险就净亏损亿元。投资收益的下降成为行业利润承压的主要原因,在亏损的寿险企业...

    2024年,寿险公司盈亏揭晓,25家公司盈利,35家亏损

    非上市寿险公司年亏损亿,利润再度下滑。在这段困难时期,泰康人寿以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一,综合投资回报和ROE排名第一。寿险公司中,共有盈利,有一家亏损,有一家亏损超过亿元,有的甚至亏损超过亿元。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需要关注资产端持续承压的原因,以及行业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努力。回过头来看,非上市寿险公司资...

    2024年第三季度75家寿险公司排名

    年第三季度 家寿险公司退保率 超过 个超过 个超过 个产品 累计退保规模突破亿 年金保险, 万能保险 年第三季度 家寿险公司合并退保率 家寿险公司退保率 家超过 家超过 家超过 年前三季度家企业综合退保率 罚款 统计,见上图。其中,综合退保率超过 的公司有家,分别是长盛人寿和力安人寿。自年一季度以来...

    103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业绩预测,超过60%的上市公司表示满意

    月已结束,A股上市公司年业绩预测加速。Wind数据显示,截至月日财投报记者发稿,共有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年业绩预测。其中,共有家企业在月日和日发布了业绩预测,家企业在月日发布了业绩预测,月日也有家企业发布了业绩预测。财经投资报记者刘敏 从业绩预测类型来看,年业绩增长的上市公司有家,业绩略有提升的上市...

    文文医疗荣获“2024年度上市公司董事最佳实践案例”,展现优秀企业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 上市公司董事最佳实践 创建活动成果深圳 凭借突出表现荣获 年度上市公司董事办公室最佳实践案例 此殊荣不仅体现了监管机构及公众公司协会对稳健医疗 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公司在企业管治 投资者关系管理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自年上市以来,文文医疗始终坚持 质量第一于利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