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凌,有这样一个非遗传的人,普通的黄泥在他手中,可以化作栩栩如生、形态迥异的艺术,他就是杨凌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家族泥塑接班人周小鹏。 新年伊始,周小鹏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想用自己的手艺做新年的第一件作品。 揉捏、塑形、勾勒线条,过了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水龙头在周小鹏娴熟的揉捏下跳了出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周小鹏的家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能有今天的本领,这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周小鹏说:“我奶奶技术娴熟,我当时也很聪明,她给我指了一个方向,我捏了一些,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你捏什么就说什么,我越来越喜欢了。 ”
家人的支持和村民的鼓励,让周小鹏对制作泥塑更有信心了。 多年来,周小鹏游历陕西、甘肃、北京、四川等地,创作了数以万计的泥塑画,也赢得了“泥人周”的美誉。
说起2024年,周小鹏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这件名为《杨凌记忆》的泥塑作品,他指着作品中的细节,逐一向记者介绍:“这上面有3号教学楼,当时学校没有院墙,所以新农大学只有一栋楼。 这里是杨凌老街,一个老火车站,两边是兽医学院,两边是农科所。 ”
除了创作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2024年,周小鹏还将去校园教小学生和外国学生如何制作泥塑,让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项传统技艺也将走出国门。
杨凌小学江寨校区六年级学生李新杰说:“我们非常喜欢玩粘土,周老师教我们后,我们把它当成一门艺术来玩,我想继续学习泥塑,以后传承下去。 ”
现在我和来自8个国家的学生有微信,我们经常在网上交流泥塑制作。 比如一个在印度留学生,他学的是油画,得了当地的奖项后,他把自己的荣誉证书**发给我看,他说他很自豪,很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 周小鹏说。
为了进一步传承泥塑的非遗技艺,如今,周小鹏也开通了自**账号,开始了直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这门传统技艺,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新的一年,周小鹏有了更大的愿望。 那就是让周家族的泥塑继续传承下去,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周小鹏说:“2024年,我准备继续创新,与我们本土各大企业互动,将泥塑文化作为商标文化符号进行推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搭上时代的快车,走进千家万户。 ”
记者:周波,徐正斌,于彤.
编辑:赵涛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