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2月1日电(记者 马晓媛、刘洋涛)一个拥有1000年历史的古村落,通过弥补基础设施短板,动员群众深挖乡村文化,依靠群众经营民宿,走上了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革命老根据地的一个村落,通过挖掘革命历史,组建农民文艺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营造了和谐文明的新乡村风貌; 搬迁社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办实事,解决人民后顾之忧,团结人民......这几天,记者走访了三金大地,看到村里的新风气源源不断,眼前的美丽乡村正在蔓延开来。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素有“地表山川”之称,山间和河谷中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村庄。 一方面,山西农业文明悠久,历史悠久; 另一方面,这里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较低。 做好农村工作,对山西来说,不仅是“大文章”,更是“难文章”。
近年来,山西大力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使一批老村焕然一新。
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村庄的外观上。 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厕所革新、清洁供暖改造等持续行动,村里的污水垃圾得到了收集和处理,道路更加平坦,绿化更加多了。 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不仅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感,也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创造了空间。 太原市金源区赤桥村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跑到城里来,现在很多城里人来村里住。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人民的精神上。 一路走来,记者看到,这些变化很大的村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村民们“精神抖擞”。 在长治县武象县下北漳村采访时,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表演着自己新排练的节目,脸上洋溢着自信乐观的笑容。 在长治市平顺县的同兴源社区,搬出老村的村民们谈起了未来的新生活,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这种变化也反映在干部的状态上。 采访中,基层干部对农村的深厚感情、脚踏实地的工作状态、对农村治理的思考也令人印象深刻。 太原市金源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丽华说:“我自己出生在农村,为农民办事就是为村民办事。 长治县青阳镇党委副书记段惠军告诉记者,时代在变,农村在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断提高,对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突破。 ”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黄土地上的人正在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