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为成功案例的参考意义太大,250万到4亿真的是第一次晋升,所以无法复制。 相反,我认为一些失败的经历对每个人都很有帮助和启发。
但还是有很多投资者问这个问题,我当时投资250万的依据是什么? 实际上,我是第一个失败的人。 2013年,我拿400万元到香港交易“涡轮增压器”,因为当时美国股市创下了新高,道琼斯指数创下了14000点的新高。 不过,香港没有动,根据以往的经验,当时香港50%的因素都是受到美国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美国崛起,香港不动呢? 事实上,香港有可能会上涨。
2013年,我布局得太早了,当时我触及了1849的最低点。 国内A股在2000年左右一直在波动,因为各方面的经济指标都不是很好,而且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所以判断不准确,当时A股的最低点也拉低了港股。 前 400 万被消灭了。
当时,我并没有把所有的钱都投入进去,这是我资金中相对较小的一部分。 但在2014年,我仍然坚持,只要市场开始,我就会坚持到最后。 我的策略是;
1.只要是正确的。
2.在那之后已经有了**的逻辑。
3.那我就会继续坚持,把资金布局做好。
因为我在美国做期权的时间很长,所以我的策略其实是“十网九网,一网补空”,基于逻辑,基于对基本面和周期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 我觉得我坚持到底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我在7月份拿了200万,买了A50(新加坡的上证综指),当时A50是8元8美分,我按执行价买了10元,溢价是1美分4,但这个4美分后来跌到了3美分多。 当时,200万个账户也被撤回到左边。
三四十万。 相当于账户里只剩下几十万,但那时还是同一份合同,我补了将近40万,所以我有78万。
最后一波**开始几乎是10月,11月。 9月28日,央行宣布首次降息,蓝筹股上市。 截至31日,A50已涨至134元。 一下子从三四毛钱涨到三四毛钱,当时账户里就达到了4000多万元。
这是第一波,也是因为我运气很好。 当时,香港结算是以最近五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现金结算的,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打到我的账户。 中间刚好有一波**,我很幸运地躲过了这波**,然后正好是二月和三月,我的资金结算了。 然后我就觉得一个**差不多,买了一个更重的**。 买入后,恰逢沪港通,两地互认迎来第二波,账号最高时达到46亿。
所以,它不是可复制的,但其中有很多想法。 唯一能从中学到的就是,一定要有交易逻辑,要有毅力,要有良好的资金布局。 如果我在2013年被消灭,如果我在2014年没有资金,或者如果我没有资金来弥补未来,那么这种成功是不可能的。
但从我一路走来的经历来看,最主要的是失败更多,这让我反思、总结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