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目标是经济努力的重点。
目前,国内机构对今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兴趣,略低于去年的5%2%。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今年能够实现5%的增长,微观感知和市场情绪将明显好于去年。 去年的名义增长率仅为46%,而今年平减指数可能会转为正值,名义增长率预计将超过6%。 名义增长的改善预计将反映在收入、利润、薪金和资产**上。 因此,锚定实际增长5%,实现名义增长6%以上,应该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共同目标。 为了提高名义增长率,宏观政策组合应该主动改变思维,更加关注最佳目标。 因此,今年有必要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应更直接地触及住宅领域,让公众感受到政策的力度和温度,从而改善市场情绪,增强消费者信心。 总之,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更多地聚焦于第一个目标,货币财政政策要齐心协力,尽快走出低通胀的困境。
温斌,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仍有降息空间。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通胀水平一直保持在低位,被动地导致实际利率上升。 与美国相比,可以发现,由于加息和通胀下降,美国的实际利率已经上升到新世纪初以来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去年7月暂停加息之后,实际利率基本上是通胀下降导致的被动上升。 为了避免利率长期处于限制性水平过高,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第二季度降息。 对中国来说,低通胀导致的实际利率上升也是如此。 目前,我国自然利率水平略低于2%,较本世纪初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由于通胀率保持在低位,自然利率的限制性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导致实际利率上升。 考虑到美联储降息后中美货币政策有望趋同,且中国通胀今年不具备大幅上升的基础,中国货币政策在相对较高的限制性水平仍有降息空间,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可适度加大。
关涛,中国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人民币汇率宽**。
2023年,在国内经济曲折复苏、央行进一步宽松、海外经济韧性超预期、美联储持续收紧政策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继续**调整**。 2024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将主要受国内经济复苏、海外货币收紧和外汇政策调控三大因素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强弱仍取决于国内经济的积极复苏能否对冲海外货币紧缩和美元指数高企的负面影响。 稳定汇率的关键在于稳定经济,外汇政策的调控更多的是帮助国内经济争取调整时间。 2024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有三种情景:中性情景下,如果中国经济复苏良好,美国经济出现“软着陆”,美联储小幅降息,人民币汇率可能呈现涨跌趋势; 在乐观情景下,如果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增强,美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美联储货币政策大幅转向,人民币汇率可能会有走势**; 悲观情况下,如果美国经济“不落地”,美联储不降息甚至再次加息,中国经济将继续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人民币汇率可能继续承压。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复苏过程中。
2023年中国经济温和复苏,但复苏尚未完成,产出水平仍明显低于趋势水平。 2024年,为缩小产出缺口,打破通货紧缩预期,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有望维持在5%左右。 为实现这一目标,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强,预计今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将超过GDP的3%,并增加发行**债券以保持支出强度,由于地方债务比率高,发行**政府债券可能更多地弥补赤字。 货币政策将发挥支撑作用,预计央行资产负债表将与GDP同步扩张,信贷和货币增速将与经济增长和**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达到8%-10%; 中国人民银行(PBOC)预计将在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将中期贷款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 继2月降准后,第三季度或将再降准25个基点,为**债券发行提供流动性支撑。 房地产融资有望触底**,该行业的收缩可能会缓解,对经济的拖累较小。 随着就业和收入预期的改善,消费应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全年GDP增长48%,通胀率回升,但仍远低于3%的目标。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婷:挑战中有希望。
2024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四大挑战:一是消费明显放缓。 主要原因包括基数高、疫情后报复性消费消退、房价和股价下跌对家庭财富的影响。 其次,房地产尚未止跌企稳,这是三大下行螺旋:保证房卖房的负循环,地方卖地和地方支出的负循环,以及房价和居民减少房地产投资的负循环。 第三,由于近两年大幅加息的影响,今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大幅下降。 四是来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 产能过剩和地缘政治今年将对这些行业的投资、产出和出口造成压力。 然而,在困难和挑战中仍有希望。 今年,房地产市场或将迎来开始出清的机会。 清算的关键是保证交付,这很难依靠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但需要通过量化货币政策来推动。 2024年,中美利差将缩小,汇率贬值压力将有所减轻,因此将有更大的空间推出相关政策。
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经济稳定复苏。
疫情期间,企业和居民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多起变化,严重破坏了内在的周期规律,表现为财政政策影响的放大和货币政策周期的钝化。 不过,海外主要经济体的去通胀最终还是要“移交”,经济在加速寻找“新稳态”的过程中将如何“落地”,或将在2024年看到。 今年以来,国内财政政策从“积蓄力量”转向“发力”,“循环”的力量有利于疫情后经济持续复苏。 逐项拆解,可以看出,经济亮点或需找回政策本身。 为了保证经济转型“稳中求进”,更可行的思路是直接支持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杠杆”间接支持消费,房地产政策聚焦“三大工程”。 旧病的风波下,中国“求变”的力量已经积淀。 打破这种局面的方法:短期内,“扩大资产负债表”和“转地债”; 长期以来,1990年代末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目前的思路可能更接近于“渐进式改革”。 2023年初的“机构改革方案”和年底的“**金融工作会议”表明,“破冰之旅”可能已经开始。
中国平安总经济师钟正生: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望缓解,即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
2024年,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望缓解。 首先,美元指数向下转动。 基于2016-2023年数据回归模型,假设美元指数回落至95 98 100,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值为67/6.8/6.9。其次,中国经济“预期差距”可能缩小。 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表现的“预期差距”有所缩小,模型残差也有所缩小,这与11月下旬人民币兑美元的大幅回升相一致。 展望2024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宏观政策持续支持,预计波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或将减弱。 第三,中国的对外需求和出口前景正在改善。 美国制造业的繁荣、中国出口的表现和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2024年,美国制造业景气度有望回升,中国出口也有充足的回补空间,为人民币汇率提供进一步支撑。 预计“美国因素”(即美元指数下跌)将带动人民币升值,“中国因素”(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将减弱对人民币汇率的抑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步回落至68—7.0 间隔。
中国银行香港区首席经济学家 E Zhihuan 先生:政策调整可能导致高波动性。
2024年,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分化将加剧,货币政策调整与金融市场预期的互动将更加紧密,政策调整可能成为金融市场高波动的导火索。 全球经济放缓,通胀压力缓解,美国和欧洲主要央行相继宣布结束紧缩周期,进入宽松轨道。 美国经济仍有落地空间,通胀支点已上行,降息的紧迫性和深度有限,或将进行预防性操作,预计美联储将在年中降息,全年区间在75个基点左右。 欧洲经济正面临衰退压力,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可能是第一个启动降息进程的央行。 日本央行将历史性地退出负利率。 作为传统的套利货币,日元加息将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预计投资者将在三大央行下调货币政策的时机和幅度、三次降息或推迟降息的可能性以及美国选择放缓缩表之间反复跳跃。
(本期文章由记者欧阳小红、胡群、老莹莹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