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浪费”的理念在校园生根发芽

小夏 健康 更新 2024-02-01

儿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机力量,从小培养“零废弃”理念,对“零废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无废弃物”的理念走进校园,不仅要杜绝垃圾和废弃物的产生,还要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实现校园内“看得见、可减量、可用、可消除”的废弃物,最终实现校园废弃物少、资源充分利用、安全处置的目标。

江苏省徐州市建设“零废弃城市”期间,校园内开展文艺演出、知识讲座、比赛等活动,成立“零废弃学校”104所,“零废弃文化”示范学校4所。 85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学校; 通过对各种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建成了32个各具特色的“无废书屋”。 同时,利用“课堂游戏”、“小演说家”、“光盘行动”等形式,将“零浪费文化”渗透到中小学的课程和课外活动中。

“不浪费”理念的培养,胜过体验十次。 寻找好的应用场景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比如把垃圾袋变成公主裙,把快递纸箱变成盔甲,组装机器人。 让塑料袋、废纸盒、旧报纸等废弃废弃物品迸发出新的活力,沉浸式体验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纯真与趣味的背后,是“无浪费”理念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通过小手拉手,孩子们也将把“无浪费”的理念带回家,进一步推动“零浪费家庭”的建设。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的“不浪费”科技创新、“不浪费”宣传快板、“不浪费”短**等活动亮点迭起。 在户外沙滩清洁和河道保护活动中,通过开展亲子护河捡垃圾活动,引导孩子从小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带动更多人共同呵护家乡的蓝天、碧水、净土。

“无浪费”理念的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仅靠一个部门和一所学校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生态环境部门、新闻界、环保组织、公众等要形成链条,明确各主体的定位和作用,用心、用力、用情投入,为“零废弃城市”建设赢得更有利的氛围。

更多信息或合作,请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中国环境报。

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