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
《道德经》中说:“赢了就强,自己赢了就强。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往往是真正坚强的人。 如今,“自律”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它真的能让一个人从无所事事的平庸人中脱颖而出。
其实,自律不是强迫自己去做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脚踏实地,把眼前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从小事做起,遵守纪律
“自律”者出类拔萃,“放纵”者出局。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偏袒任何人,也不会亏待任何人。
每个人都有缺点,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它们。 曾国藩是晚清的著名大臣,被誉为“古今第一完美人”,正是因为他达到了自律的极致。 而他年轻的时候,是个“问题”,他在日记里抱怨自己的“懒惰、胡说八道”等庸俗的老习惯。
那时候,如果有互联网,网友们大概会在曾国藩引出一个话题,那就是:中年快到了,我还有机会好起来吗?
然后曾国藩用行动解释:可以。
为了纠正“懒惰”的坏习惯,曾国藩坚持每天读书,几十年来,不停地读书,无论白天黑夜,心情如何,风雨无阻,雷声不动。
为了纠正“说谎和说话”的坏习惯,他采用了老师给他的一个词——安静,从此他每天安静地坐一个小时,自我审查,自我反省,终于不再急躁和说谎。
有人看完曾国藩的故事,可能会感叹:先生自律的生活方式僵硬而疲惫,不像别人那样轻蔑。
但甩掉那些过分的部分,他的修身之法确实值得学习:他愿意正视自己,从最大的缺点做起; 他不着急,也不因失败而气馁; 他懂得及时反思总结,及时改正。
朱习曾说:“不查,心就无拘无束。 “如果你时不时地检查和克制自己,你就容易变得肆无忌惮和鲁莽。 正是因为对“小事”的考察和行动的自律,才让一个资历平庸的“傻孩子”成长为一代流传了几个世纪的儒家。
人生的运行不在于一时爆发,更取决于一路上的坚持。 我们经常威胁要自律,但当事情发展到这个时刻,我们总是想找借口为自己找借口。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自律”就是更坚持这一点。
真正的自由不是沉溺于非凡
俗话说,“不扫房子,怎么能扫天下? 无论是典故中的陈凡,还是刚刚学过的曾国藩,他们之所以在史上声名鹊起,都是因为他们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了“三省我身”。
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不做你不想做的事。 《元史》记载了物理学家徐恒的一个故事。
一个炎热的夏日,徐恒出门,看到行人在路边的梨树下摘梨解渴,但他没有摘。
有人问他,现在战乱了,这梨树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 徐恒答道:“梨子虽然没有主人,但我心里有个师傅。 ”
路人不理会徐恒,继续“摘”梨,而徐恒则不顾热气腾腾继续赶路。吃梨的路人都嘲笑他是个傻瓜。
徐恒之所以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书生,正是因为他对每一件小事都严谨自律,不放纵,不越界。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匹马,那么自律就是马的缰绳,缰绳虽小,但也不容忽视。 如果你认为这匹马被束缚住了,漫无目的,很容易脱离既定的轨道,甚至掉进悬崖。
要实现自律的生活,不仅要有“扫天下”的雄心壮志,还要有“扫房子”的耐心。 “大海不选择涓涓细流,所以可以变大,山不排斥细土,可以极高。 “只有勤于自律,修德,才能畏惧,停止行动,提升自己前进,变得更好。
*民生周刊微信 ***主播唐磐若制作王一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