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5年,刘备攻占益州。 孙权派人归还长沙、砥陵、贵阳三县,刘备不予理睬,这让孙权很不满,于是派吕蒙率领两万大军攻占三郡。
长沙、贵阳两郡在吕蒙的威慑下相继投降,只有玲陵县长郝普不肯投降,吕蒙用智谋诱使郝普屈服,最终成功控制了南方三郡。
此时,关羽作为刘备政权在荆州的最高军事和政治领袖,在宜阳与吕肃僵持不下。甘宁是陆肃手下的将领,关羽自称有三万兵,为了夜间渡水,他率领五千精锐士兵向河中扔东西,试图堵住上游十多里的浅水区。
不过,在与将领们商量后,陆肃决定派出一千名士兵增援甘宁。 于是,夜幕降临后,甘宁率领援军出发了。 关羽闻讯,不再过河,在岸边扎起了柴火营。
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关长谷,以纪念这一历史事件。
关羽的举动,显然就是为了争夺荆州南三郡的有利地形,陆肃和他的将领们正在商量对策。 此时,甘宁有三百名士兵,他向陆肃请求增援,希望能得到五百名士兵与关羽作战。
甘宁自信满满地说,只要他咳嗽一声,关羽就会撤退,如果关羽坚持过河,就能轻易抓住他。 于是,陆肃挑选了一千名士兵来增援甘宁。
甘宁接到援军后,立即连夜赶到紫水上游。 关羽得知甘宁到来后,立即停止过河,就地扎营,建营房。 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为“关长谷”。
可是,甘宁为什么只带了一千人,就让关羽不敢过河呢? 答案可能并不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时荆州的情况。
益阳当时属于长沙县,是关羽的地盘。 而现在,陆肃已经率领他的军队从东面迎战关羽,这意味着长沙郡已经失守,这说明吕蒙在靖南的行动是成功的。
长沙县失守,贵阳县、獲陵县也可能岌岌可危。 所以,关羽可能感受到了压力和威胁,所以不敢轻易过河。
关羽与陆肃在宜阳对峙,吕蒙在关羽以南,陆肃在关羽以东,对关羽形成半包围态势。 此时的关羽虽然身处荆州,却面临着人手不足的窘境,手下能够独自负责的将领已经寥寥无几。
米方和世仁虽然勉强可用,但对关羽却很不满意。 更不利的是,东吴将领孙郊、潘章也与鲁肃开战,荆州的局势日趋严峻。
而关羽在益阳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资水以南和湘江流域已经被东吴占领,如果关羽越过紫水南下,一旦退路被东吴切断,他将无法返回南钧。
湖南河划界后,关羽在决定是否过水过河时,面临三大顾虑。 首先,他担心自己会被东吴军队包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其次,他担心自己在渡河时会突然遭到东吴军队的袭击,会遇到麻烦。 最后,他担心过河后,他的军队会被东吴军队切断,陷入无助的境地。
虽然关羽的兵力是甘宁的五倍,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东面和南面的部队已经被东吴控制了,如果他率军南下,无疑会成为孤军,面临被包围的危险。
而且,他还要考虑自己的退路被东吴切断的风险。 他渡水南的军队只能控制一个渡口,而东吴军队可以利用水军攻击这个渡口的守军,一旦守军被击败,他南边的军队就会被切断,就算人多了,也只能孤军奋战。
总之,关羽在决定是否过水过河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不得不谨慎行事。
没有桥可以过河,这一切都取决于船只。 如果东吴能够摧毁关羽的船只,他的军队就很难回来了。 陆战再强,没有海军的协助,全军都会被歼灭。
关羽还需要渡过洞庭湖和长江,一切都离不开水军。 东吴海军显然更胜一筹。 但最关键的是,如果发现关羽的军队过河,东吴会立即进攻,这就是所谓的“半渡河进攻”。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的军队很难组织反击,稍微懂一点军事的人都知道,渡河的军队除非在对岸建立基地,否则很难站稳脚跟。
而如果甘宁组织弓箭手在岸上射箭,再加上海军的进攻,关羽的军队可能会损失惨重。 这才是关羽真正在乎的。 他不怕甘宁,但是对这三点却深感担忧。
不管东武派什么将领,关羽都不会害怕,他只是骄傲,从不傻。 在东吴军的监视下,他不可能渡河,一旦被发现,突袭渡河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只好放弃了。
关羽,三国时期的名将,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 他曾经单枪匹马击杀了敌人的主将严良,这个战绩足以让关羽在三国将领中独树一帜。
而甘宁,虽然也是一位勇猛的将军,但是他和关羽的差距却是巨大的。 甘宁曾经在鲁肃面前吹嘘道,“关羽一听到我咳嗽,就不敢过河了,要是过河,就要被我抓了。 ”
这只是甘宁个人的吹嘘,并没有显示出他的实力。 其实如果真的从能力上比较的话,甘宁三人加起来并不是关羽的对手。
关羽是单单镇压一方的将领,身份、地位、功绩、能力都比甘宁高很多。 关羽的白马之战斩杀了严良,这是三国其他所有将领都无法企及的壮举。
如果甘宁能用一句话把关羽吓跑,那他就小看了关羽武圣。 总的来说,关羽的实力是无与伦比的,甘宁虽然勇敢,但与关羽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关羽虽然勇敢善战,但四手难打败。 东吴占了上风,急需增援。 在对峙中,关羽虽然心灰意冷,但依旧没有被打败。 这时,陆苏邀请关羽见面,两人只牵着百步外的兵马单独前来开会。
陆肃责怪关羽当初把南骏借给刘备,现在为什么不还。关羽无言以对,显然是错了。 但事实上,私下里,他已经派了八百里紧急通知刘备,很快刘备就赶到荆州与东吴对峙,直到达成协议,湘水议和,双方才停止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