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闻客户记者李娇燕。
图片来源:新华社。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厚先生逝世,在线留言平台上,大家以各种方式缅怀宗庆厚先生。 友丰君看到,从小陪伴我们的“娃哈哈”创始人的产业情怀和责任感,以及一代民族企业家的智慧、战略和毅力,给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今天早上,来到办公室后,有风君又打开了桌上的《宗青侯:万有引力原理》。 在这本传记中,君友风发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精彩细节,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走进这位传奇企业家的精彩人生。
1.趁你还年轻,努力改变命运
宗庆侯的父亲宗祁洛给儿子留下了一种感觉,他想趁着自己还小的时候努力改变命运。 多年后,宗庆侯才知道,改变命运只是一个虚假的悖论。 最后的痕迹构成了人们的命运,而所有的变化都只是过程。
然而,这毕竟是父亲。 他的父亲影响了他,并用他的基因和性格组成了他的生活。 宗庆侯的母亲曾经说过,宗庆侯和他爸爸当工作狂时的一模一样。 “他工作时什么都不在乎。 ”
创业初期的宗庆侯办公室合影,来源:钱江晚报。
2.始终冷静地面对它
宗庆侯不知道是什么让他养成了安静内向的性格,仿佛天生内向。 在很小的时候,宗青侯就能够意识到,母亲是家庭的核心和基石,她是最值得尊重和爱护的人,而作为她的长子,宗青侯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她分担一些压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生活催生的那种训练,那些独立、坚强和耐力,或许只是童年的温暖和寒冷,但宗庆侯相信,这些一定塑造了他后来的自己,让他在面对社会、公司、人员的各种凝聚力时,学会了从容面对。
在宗庆侯的记忆中,他从未见过母亲焦虑、抱怨、退缩。 她总是看起来不为所动和冷静。
3. 英雄主义之路始于行动
有一次学校计划邀请解放军大叔给少先队做辅导报告,安排宗庆侯主持活动。 当时,不仅要主持现场,还要邀请解放军官兵到部队作报告。 接到这个任务的宗庆侯很紧张,因为他不确定能不能请来解放军的叔叔,能不能把活动办好。
他忙了一整夜,想象着无数的场景,准备在去军营邀请解放军的叔叔时进行对话。 今天想想,那种戏剧性的场景设计对他的邀请计划一点帮助都没有,整个项目的成功不在于想象和设计,而在于行动。
1992年,杭州市上城区奖励经济先锋,宗庆厚领取10万元奖时流下了眼泪。 资料来源:浙商杂志。
第二天,宗庆侯带着介绍信去了军营。 一名军官出现在宗庆侯面前。 宗青侯给了他一封介绍信,告诉他来意向。 没有设想的方案。 军官欣然接受了邀请,并愿意配合宗庆侯主持此次活动。
正如所感觉的那样,该活动是成功的。 埋藏在那个时代的英雄梦,也开始冲动萌芽。
从此,宗庆侯一直认为,一切英雄之路都不是从想象开始的,而是从行动开始的。 很多时候,人们失败不是因为他们准备得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发现困难太多而放弃。 其实有时候,只要你行动起来,就会得到比预期更好的结果。 这是宗庆侯在12岁时学到的,也让宗庆厚成为注重实际行动、注重终身利益的人。
4.从底层,我想帮助别人
宗庆侯刚下乡时只有18岁,在舟山妈木农场打工,挖沟坝,拔土拔石。 他瘦弱的身体在搬石头、敲石头和挖沟时变得结实。 当时,滩涂下的土壤非常柔软,他们用弓这样的工具用铁丝切割出一大块泥土。 他们还挖了左舷头,也就是退潮后,要在滩涂上挖一条河,因为船必须放进去,否则船进不来。
2001年,宗庆厚给外籍员工发红包,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宗青侯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等待。 他不得不默默地把车拉到海边。 他不得不接受来回拉动一车车的石头,但他只能得到超过九角钱的收入。 他不得不接受艰难的生活。
事实上,对Mamu农场近乎受虐狂的坚持,甚至没有想到它会持续这么多年。 只不过,从此,“遇到困难不气馁”的理念,就成了宗庆侯血肉的一部分。
多年后,宗庆侯对一位来访者说:“那时候,生活在社会底层,一切都是为了米饭。 这就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当我看到一辆三轮车上坡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下车帮忙推它。 ”
5. 谦逊是伟大的起点
宗庆侯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开始了。 宗庆侯跑了一段时间供销后,发现当时民族工业正在复苏,但电表厂家很少,电表在市场上稀缺。 他悄悄地考察了一家钟表厂,发现这个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只要采购零件,组装起来就容易。 一个念头闯入了宗庆侯的脑海——既然有这么多纸箱厂,为什么不能生产利润更高、销量更广的电表呢? 他找机会与工农纸箱厂厂长交谈,建议他成立一个电表厂,发展一个真正的产业。 厂长跑去找厂长抱怨宗庆侯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得到局长明确表示“支持宗庆侯”后,他说:“嗯,宗庆侯想建一个电表厂,可以发展产业,我作为厂长考虑一下也没关系, 那么我们也同意他的观点。 “厂长给了一些钱,说是实验。
宗庆侯在工农纸箱厂的边缘建立了电表厂——杭州胜利电工仪表厂。 这家计量厂的规模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已经很小的纸箱工厂只开辟了一个角落。 仪表样品制作完成后,宗庆侯背着几十个样品到处销售。 起初事情并不顺利。 当时,他们必须举办交易会才能进行销售,但他们的工厂太小,无法支付展位费; 即使他们有能力支付摊位费,因为他们没有身份,摊位也无法轮到他们。 那时候的展会不会像今天这样,离党还为时过早,邀请函发给了你。 所以宗青侯只能继续奔跑,不停地想办法。 现在总说某某是营销天才,其实都是天才都逼出来的。
1993年,宗庆厚参加了公司的宣传推广活动,来源:新华社。
宗青侯确实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交易会外摆摊,对着电表大声喊道。 他走上了供销之路,有正规的产品,却走的是游击队的方法。 但宗清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甚至成功拉了两家企业。
因为宗庆侯相信:谦逊是伟大的起点。
6.摆脱所有物质给予的束缚
创业初期,“娃哈哈”的样品刚刚生产出来,一切都处于最关键的时刻。 整个工厂的160多人中,只有产品研发老手之一的张洪辉掌握了原液提取的全过程。
但对于从胡青玉堂借调过来的张洪辉来说,还是无法克服心中的羁绊——比起胡青玉堂这样稳重的国企,娃哈哈总让他心生......不安全的为此,宗庆侯特意“数了茅草屋”。 张家四口人挤在一间28平米的房子里,身心都局促,一点隐私都没有。
宗庆侯决定给张洪辉最需要的安全保障。 他给了张洪辉一栋房子。 当时,为了表彰宗庆侯的贡献,上城区文化教育局在全体教师大会上投票决定奖励他一套三居室的房子。 这在当时是难得的荣誉,妻女的狂喜还没褪去,钥匙在手心里也不烫,宗清侯就交给了张洪辉。
1997年,宗庆厚(左二)给员工送冰棒,图片来源:新华社。
他的举动让许多人难以置信,包括他的妻子,以及激动的张洪辉本人。 而宗庆侯所想的,就是一定要看得够深,看得够远,把物质给他的束缚都甩掉,这样才能在更大的层次上达到。 张洪辉,他是“娃哈哈”的灵魂之一,他是自己的手臂。
张洪辉真的留了下来,1988年12月31日,第二次借调期满后,他留了下来,一直留到今天。
7. 我喜欢做一些新的事情
市场已经证明,传统的广告轰炸模式是最有效的营销工具。 不过,宗庆侯每次都喜欢做新的东西。 他把公司里的“脑壳”们召集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让他们想出几个点子,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把娃哈哈果奶推向市场。
经过反复碰撞,“脑壳”们的意见被统一成一个营销方案——免费品尝。
1991年底,娃哈哈的“大杀手”来了。 当年最后几天,他们在两家报纸上接连刊登了同样的广告:杭州市民可以在杭州40多家商店免费领取水果牛奶,12月26日和12月31日刊登在《钱江晚报》上刊登的剪报,或12月29日至1月1日在杭州**。 1992年。
娃哈哈广告发表于1991年,来源:钱江晚报。
“免费品尝”的决定是基于《钱江晚报》和《杭州**》的发行量。 按照宗庆侯的推测,他们各自的发行量只有几十万册,**期间的总发行量也只有一百万多册,不包括国外读者和机构读者,前来兑换礼物的人数是以30%的速度衡量的,准备30万瓶果奶绰绰有余。
然而,宗庆侯低估了消费者的热情,没想到人们不仅渴望品尝娃哈哈果奶,还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据说连续几天,报摊上的《钱江晚报》和《杭州**》都被抢光了,卖报人从来没有笑得这么开心,买报人也笑得很开心,有的一下子买了几十份甚至几百份报纸,因为他们知道,一瓶果奶的价值不低于一份报纸的价格。 面对“自由”二字,大名鼎鼎的“杭儿风”吹了起来,杭州市民纷纷跟着报纸边“偷工减料”,就像追星一样,桌子上和读报栏里的报纸成了抢手货,有的甚至只留下了被剪掉的树桩。
10000元,兑现承诺
元旦一大早,14万瓶果奶就已经分发到了22**点,店门一开,一眨眼,14万瓶果奶就没了,1月3日,情况还是一样,原本准备的30万瓶果奶分发完毕, 还有不少人站在那里,拿着报纸“偷工减料”,大喊:"娃哈哈还在谈信誉吗? 你答应的牛奶在哪里? "
当负责此事的孙建荣匆匆将这个消息汇报给宗庆侯时,看着他们的惊慌失措,宗庆侯淡定的笑了笑,果奶成功了,还没正式投放市场,娃哈哈就完成了升级!
娃哈哈果奶,图源微博。
宗庆侯叫他们开会,说:“你们慌了什么,这可是好事啊! 他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你不就是希望消费者能够***吗? 现在消费者对娃哈哈果奶的关注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是一件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情! ”
然而,我们准备的礼物数量远远不够,很多人收不到礼物,这给我们带来了信任危机! “孙建荣说。
弥补永远不会太晚。 "宗庆厚告诉他们,“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要信守对消费者的承诺! 相信这个时候,再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
他要求孙建荣他们赶紧联系《钱江晚报》和《杭州**》,发表道歉声明并重申"如果你有票,你必须喝牛奶"承诺。 他还要求宗泽厚等人紧急动员起来,组织人家加班生产果奶,准备后续的礼物。
市民将娃哈哈产品摆放在娃哈哈旧总部门口,来源浙江**。
一二三。。。。。。送礼时间一连延长,娃哈哈还开设了专门的牛奶送礼窗口,为顾客兑换果奶,每天有80多人、10多辆车负责运送送礼。 它持续了一个多月。 直到2月10日,娃哈哈才收到最后一笔“偷工减料”,全额赎回了20万瓶,付出了60多万元的代价。 不过,宗庆侯认为,这种营销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60万元不仅花得不对,而且花得值。
9. 了解人们的需求
在宗庆侯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大床。 大床旁边,还有好几个行李箱,供他随时出行。 他的布鞋,有些沾满了泥土,也摆在那里,准备和他一起出发去视察他的帝国。
宗青侯整天奔波,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和社会上最底层的人聊天。 有时宗青接触到一些***,从底层反馈一些声音,**会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 事实上,宗青侯知道的比他们想象的要多。
宗庆侯想起有一次遇到一位老太太,和她聊天,老太太说:“你喝的不错,只是瓶子太小了,我们不方便。 当他听到这句话时,他回去用一个大瓶子代替了小瓶。 他还告诉企业的营销人员要了解人们的需求。 “老百姓想要什么,你就发展什么,而且一定会卖得好。 ”
市民在娃哈哈旧总部门口送来的饮料和鲜花,记者黄伟芬摄。
10.自己“爬屋顶”
有一次,宗庆侯发现公司八宝粥生产车间的温度很高,查了好几遍也没能找出原因,工人们在那种高温环境下工作很不舒服。 宗青侯经历过之后,就知道通风设备一定有问题,看到车间外面有梯子,就自己架起梯子,爬上了屋顶。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可怕的场景,十米高的车间屋顶,相当于普通房子的三层楼。 当时正值气温最高的最热的季节,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中国首富,绕着屋顶走了大约一个小时,考虑着如何安装通风设备,然后满身疲惫地穿着运动衫下到屋顶。
当时,中层干部看到宗青后就爬上了屋顶,目瞪口呆,只能跟着往上爬。 工人们远远地看着它,感到不可思议。 面对这样的“老板”,工人们怎么能不服气呢?
2016年,宗庆侯与网友见面后,坐在二等座上,调侃旁边的孩子,图源:晁新闻。
如今,思人已经离世,怀念之情不绝于耳。这位民族企业家的一生,配得上他曾经说过的话,“我唯一的想法是,当我真正老去的时候,我可以对所有人说:'我的一生并不平凡,但我做了一番事业,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提供了一些正能量。 许多人受到我的启发,成为新世界的力量。 ’”
放心吧,宗长老,我们的意见相差不远。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