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系高级院士共计57位,分7期介绍,今天是第一期,介绍8位院士(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巴德年,满族人,1938年10月生于吉林省四平市,辽宁人,中共党员,免疫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
1957年9月至1962年6月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 1965年9月至1968年6月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获生物化学硕士学位。 1978年9月至1982年6月就读于日本北海道大学,毕业后获医学博士学位。 1982年至1990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副校长。 1990年至1992年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参赞。 1992年至2002年,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 2003年至2009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2009年,他被任命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 2019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Bardenian主要从事肿瘤免疫分子机制的研究。
陈洪铎,男,汉族,1933年2月18日生于浙江绍兴,中共致公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性病专家,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育部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50年至1956年,陈红朵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1956年至1983年任中国医科大学研究部主任。 1982年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 1983年至1985年任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1988年至1994年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系主任、院长、教授。 1999年任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卫生部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洪铎的研究兴趣为性病学和临床免疫学。
陈俊实,男,1935年6月15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杭州,营养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科技总顾问,中国毒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1956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陈俊实进入**健康研究所营养系; 1964年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攻读药理学硕士学位。 1968年获药理学硕士学位; 1980年赴美做访问学者,先后就读于奥尔巴尼医学院毒理学系、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 1981年回国后,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工作。 1984年施瓦茨国际奖; 2002年加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 2003年,他被伦敦城市大学授予生命科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他代表中国担任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 2009年任第一届全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0年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查委员会副主任、总技术工程师; 2011年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科技总顾问; 2014年任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16年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终身成就奖。
现任《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执行主编、《健康研究》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编、《营养与癌症》和《国际癌症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沟通; 食品毒理学; 饮食、营养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食品强化; 总饮食研究。
陈雅珠,女,1936年7月23日生,浙江宁波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压技术专家,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高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亚珠主要研究新型高压技术与绝缘检测、物理因素肿瘤技术(射频、超声波、电磁波等物理因素)、肿瘤综合机理研究(热疗联合放疗、化学基因**)、光学检测技术、生物医学智能仪器等。
程淑君,1939年12月2日出生于江西省玉山县,遗传毒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
程淑君,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 1965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学位。 从1978年到1981年,他在法国国家肿瘤研究所学习遗传毒理学。 1986年至1987年在俄亥俄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1992年和1996年,他在美国荷兰癌症研究所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担任客座教授。 1992年至2001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副所长、肿瘤医院副院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至2012年,任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 2019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程淑君主要从事肿瘤化疗**和致癌机制、毒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以及人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和肿瘤分子标志物分析。
程天民,1927年12月27日出生,江苏省宜兴市人。 他是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复合损伤研究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抗起源医学和病理学医师。
1951年毕业于第六军医大学。 1958年开始研究放射病,1960年,程天民开始研究放射复合损伤。 1986年11月,他被任命为第三军事医科大学校长。 1996年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天民还曾担任学位委员会学科评价组成员、中华创伤学会理事长、总后勤卫生部专家组成员、重庆市科协副会长。
程天民曾14次参加我国核试验,发现并命名“骨髓巨核细胞吞噬现象”,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他创立了中国唯一的复合损伤研究所,被誉为中国原创预防医学,尤其是复合损伤研究的先驱。
戴玉蓉,男,汉族,1934年6月13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福建漳州人,骨科及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通讯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创伤骨科和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转化教育部临床转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基地主任。
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 1956年至1960年,在中国铁路四局集团、汉口铁路中心医院工作; 1961年至1974年在上海铁道医学院工作。 1974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教授。 1983年至1984年,他在美国梅奥诊所和研究生院担任客座研究员。 1988年,他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当选为法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通讯院士。 2019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戴律师长期致力于骨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特别注重医学、工程科学和生物科学的交叉领域。
高润林,1941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心血管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高润林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后在陕西省宝鸡镇中心医院工作。 1978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 1981年获硕士学位,后在阜外心血管医院心内科工作。 1985年至1986年,他在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学习心血管介入**; 1987年至1991年在阜外心血管医院冠心病研究室工作; 1992年至1996年,任阜外心血管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 1996年至2002年任阜外心血管医院第五任院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高润林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未完待续)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