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柏林2月13日电(记者 张旭)MUAN报告的“双输”言论反映了欧洲的焦虑。
新华社记者 李超.
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组织者12日在德国柏林发布了《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为即将于16日至18日举行的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设定了议程方向。 报告认为,冷战后对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乐观情绪已经消散,世界面临陷入“双输”局面的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报告给出的“诊断”却很少“开出”药方“,而提到的”双输“风险,反映出一些欧洲国家近年来在安全和经济利益受到冲击后的焦虑,而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西方国家自身的政策立场。 当前,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不能单打独斗,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道路。
“双输”的论点表明了焦虑。
成立于1963年,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对话平台,这个长期由西方举办的安全论坛通常被称为“跨大西洋家庭聚会”。 然而,近年来,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冲突的爆发及其外溢效应引起了一些欧洲国家的不安,过去几次会议的主题都有些悲观。
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oysgen)在报告的前言中表示,“双输”已成为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的“非官方座右铭”,有必要避免因秩序中断而陷入更加“双输”的局面。
报告称,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许多国家不再关注全球合作的整体利益,而是越来越担心自己的相对利益低于其他国家。 由此产生的“双输”趋势在许多地区已经出现,并席卷了所有地区。
就乌克兰危机而言,报告认为,这场危机破坏了该地区合作安全秩序的愿景,其结果是整个欧洲将无法继续享受和平红利,将不得不在自己的防御和对乌克兰的援助上花费更多资金。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浩指出,所谓“双输”局面,体现在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危机升级、大国博弈回归等。 然而,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欧美国家自身,比如夸大大国竞争的所谓“去风险”政策。
全球南方受到“重视”。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霍伊斯根表示,重要的是要增加来自全球南方的参与者的比例,并将对话扩展到跨大西洋国家之外。
在去年的会议上,来自全球南方的许多领导人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互利的国际秩序。 在一次小组讨论中,针对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Charles Michel)的观点,即应对全球挑战需要更大的团结和更多的国际合作,加纳人阿库福-阿多直言不讳地说:“在团结方面,我们经历了冠状病毒危机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但我们没有看到来自西方的团结。 非洲是一个被遗忘的大陆,我们只能拯救自己。 ”
在今年的报告中,全球南方的概念被反复提及。 报告提到,世界经济将付出巨大代价,特别是如果它增加了低收入国家的负担。 对于全球南方的许多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来说,和平红利从未实现。 在他们看来,西方强调所谓的“捍卫基于规则的秩序”是虚伪的,旨在维持西方的主导地位。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倩表示,自去年以来,MUAN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关注度明显增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国家认识到,全球南方很少有国家支持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 所以西方国家正在有意识地影响和赢得全球南方国家。今年报告中的一些表态看似是“全球南方”的代言人,但实质上并没有跳出西方传统的集团思维。
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方式。
报告承认,一些国家坚持零和思维,片面强调相对收益,导致世界陷入“双输”困境。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任马克·伦纳德(Mark Leonard)此前曾撰文称,西方主导的零和博弈方法的问题在于,它可能使解决紧迫的全球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至于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报告建议跨大西洋伙伴和“志同道合的国家”投资于防御和威慑,同时有选择地与“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国家”谋求互惠互利。
肖倩指出,报告一方面反映出一些西方人明白零和思维无法应对全球性挑战,另一方面又将“志同道合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这些国家不仅想实现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而且只能有选择地合作,反映了西方的矛盾和纠葛。
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始终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孙成浩表示,近年来,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了思路和解决方案。
巴基斯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Pakista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顾问委员会成员伊克拉姆·哈克(Ikram Haq)认为,中国坚持“和平建设”的哲学理念,与西方“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正在努力在合作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和平与繁荣。 (与会记者:李继志、张章、聂晓阳、刘品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