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以来,全国农乡系统把改善耕地质量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努力使耕地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现代化肥田。 黑土作为一种稀有的土壤资源,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耕作方式不合理,黑土面临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等问题。 为此,东北地区积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保护**》。大力推进黑土保护工作。 辽宁省保护性耕作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
老百姓以食为天,食以大为本!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脉,不仅要保证数量,还要提高质量。 为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4年以来,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把改善耕地质量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将耕地建设成为旱涝高产稳定的现代化沃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肥沃的黑土,素有“耕地大熊猫”之称,是地球上稀少的土壤资源。 据统计,大约有2个典型黑土区耕地94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4%。然而由于耕作方式不合理,黑土面临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亟需提高耕地质量为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保护黑土,保持其优良的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鉴于黑土地保护的特点,本法构建了法律体系和措施,意义深远。 东北地区积极推进“保**”全面有效实施,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用好黑土地。
据了解2024年,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实际完成保护性耕作项目1288万亩,建设高标准应用基地535个,占计划任务的122项67%和254%,完成率居全国第一。 2024年以来,东北地区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区域规划共下达辽宁省保护性耕作任务3700万亩,投入财政资金13项8亿元。 通过差异化经营补贴政策的实施,适宜县域全覆盖,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逐步形成点点向区扩散的趋势。
未来,辽宁省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落实差异化经营补贴政策,推动更高品质耕作,着力推进县域层面统筹推进和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建设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他们的目标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全省的应用面积已达1700万亩。 为进一步保护黑土,促进耕地质量提升,还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等基础支撑工作。
除了保护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 2024年,加快编制全国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成为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完善相应配套体系,建立健全建设管理和保护机制。 通过科学规划、健全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了将全部永久性基本农田转变为高标准农田的目标。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科研机构与农业部门的合作,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为农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保护黑土、提高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性措施。 只有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和改良力度,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粮食的需求。 国家农业和农村系统将继续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为我们的餐桌提供更多安全、优质的食物。
最后请点击“关注”,不仅方便您讨论分享,还能带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高标准农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