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加速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型,但数字技术在赋能高等教育研究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对高等教育研究中数字化转型的动机、特征和可能的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数字技术的创新是推动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高等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变; 研究对象逐渐从主观变为客观; 研究的目的已经从探索高等教育中的“因果关系”转向探索“相关性”。 研究方法已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型的潜在风险包括“数字利维坦”的出现、价值理性的缺乏以及可能的数字伦理和安全问题。 人们需要对上述潜在风险保持清醒认识,让数字技术更高效地赋能高等教育研究,推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一、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内涵
“转弯”的意思是改变方向,有两种用法:动词和名词。 当“转向”作为动词时,“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数字化转向”是指“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向新的数字化方向转变。 此时的“转向”代表着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改变,属于事物本质的转变这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改变。 当“转向”作为名词使用时,“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数字化转向”是指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种现象,以及转向数字化的方式和方法。
此时,“转向”的研究方法、视野和途径的变化代表了变化。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指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和内容的转变,更指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途径和范式的转变。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对高等教育原有的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的完全否定旨在利用数字技术开辟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提高高等教育研究水平,进而助力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
从本质上讲,高等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研究的过程,最终将形成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研究全面耦合发展的高等教育研究新模式。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只是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人们看到数字化转型为高等教育研究带来了发展机遇还需要意识到,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
二、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动力及支撑条件
基本动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 外部动机:高等教育已开始建立数字科学治理体系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数字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高等教育数字化治理是指借助数字技术对高等教育治理信息进行采集,并利用科学的数字算法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数据结果进行教育评价和决策,实现对高校、教师、学生等高等教育相关主体的行为塑造, 从而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治理。数字治理体系的建立是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外部驱动力。
一方面,随着数字化治理体系的建立,高等教育治理数字化成为理解和改革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模式。 “数字化”是指将高等教育的不同方面,如考试成绩、教学评价结果等转化为数据,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对结果进行测算、计算,并转换为图表等格式。 各类数据库的建立,为研究者分析和评价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提供了数据依据。 可以说,高等教育治理的数字化,使得一些传统方法无法开展的研究课题变得可行。
例如,一项基于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否存在区域差异。 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帮助来表征和存储国民经济等各种指标,这项研究就无法顺利进行。 因此,高等教育治理数字化是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近年来,教育相关部门开始公布各高校发展数据,如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况、学生就业数据等。 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基于各种形式的数据的教育治理。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研究者能够借助持续的数字技术,对教育数据进行科学的测度和分析,从而深入挖掘教育数据背后所代表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因此,在建立高等教育数字化科学治理体系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必然。 近年来,社会科学逐渐尝试借鉴自然科学中的定量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此外,一项研究是否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被认为是其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 高等教育研究也不例外。 在高等教育学科中,经常听到对传统高等教育研究中“强调推测而不是经验证据”的批评。 此外,对高等教育研究的批判还包括其脱离实践基础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责任的忽视。 理论研究要指导实践,就必须依靠实证研究来发挥教育学科的学术和实践影响。 上述因素导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对这一学科面临的生存危机保持警惕这种警惕和危机意识是高等教育研究继续追求科学的心理动力。
3. 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可能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随着“数字利维坦”的出现及其对数字时代的规避,高等教育研究的“数字转向”趋向于从仅仅强调数字技术和教育数据的重要性演变为“数字利维坦”。 “数字利维坦”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人类对信息技术的不当使用,信息技术将吞噬人类社会本身,使人类感到被数字所束缚。 “数字利维坦”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出现的负面影响包括高等教育治理中数字极权主义的诞生。
因为人们认为,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所获得的数据结果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所获得的数据结果已成为人们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 也就是说,数字技术反过来控制着人类治理高等教育的方式,形成了数字极权主义。 高等教育数据和信息的激增。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高等教育中的所有现象都可以用数字方式表示将高等教育领域的各种对象或关系转换为可计算数据的趋势的结果之一是高等教育数据的激增。
虽然数据量大,但有价值的信息很少,研究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筛选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这大大降低了高等教育研究人员的科研效率。 为了最大程度地规避“数字利维坦”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需要注意:一方面,我们对数字技术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有深刻的认识,借助数字技术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只有高等教育研究者结合教育实践,经过理性深入的思考,才能科学地得出结论以有效引导高等教育实践。
定量研究方法只代表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一条可能路径,绝不等同于整个高等教育研究,通过定量研究获得的研究结论不应成为指导高等教育治理的唯一知识**。 高等教育研究应建立多元化、系统化的体系,采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使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为高等教育治理提供高效服务。 另一方面,要警惕“数字崇拜”的出现。 数字技术加强了教育中的数据控制人们开始相信高等教育中的所有教育事实都可以以数字方式表示,从而形成了对数据的崇拜,并导致了教育中数据控制的加强。
事实上,我们不能仅以数据的形式来描述高等教育中的一切。 此外,以教育数据为代表的教育现象与现实世界中的教育现象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有必要理性看待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作用,避免陷入认为高等教育中所有现象都可以数字化的陷阱。 价值理性的缺失及其对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回归,往往表现为一种技术理性。
通过规范数字技术用户的行为,数字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模式,使人类难以摆脱对数字技术的依赖。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地位和权利不断被消解和转移,这使得高等教育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价值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研究的实证范式上,它导致了教育现象的简单转换,即一系列的数字符号和公式。
事实上,高等教育研究缺乏价值理性,容易迷失在一系列的数据和信息中,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意义和人的价值,同时,教育决策者在教育决策中容易陷入对数据和排名的依赖, 同时忽视教师、学生和其他与高等教育相关的学科的意见和感受。然而,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索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发展,因此当我们解释教育数据时,应特别注意价值理性的回归,具体而言:要看到教育数据与人之间的联系。
高等教育研究应该意识到,教育数据的背后是“活着”的人的信息。 数字技术只是人们了解教育现象的工具,所获得的教育信息并不是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追求的最终目标。 事实上,高等教育研究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关爱人。 我们应该利用数字技术来收集有关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方面的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刻掌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见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人类主观性。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我们需要警惕数字技术对人们主导地位的侵蚀。 数字技术只是辅助我们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工具,绝不应占据高等教育研究的主体地位。 数字技术只有被人们正确应用才能发挥其价值,而数字技术的使用永远无法完全取代人们的理性思维。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应坚持技术为人服务的理念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科研人员的高效赋能,从而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增进人类共同教育和福祉的使命。
数字伦理和安全问题的出现及其应对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数据的获取、处理和使用涉及许多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 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数据泄露、数据盗窃、数据滥用、数据丢失等数据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是数字伦理和安全问题的征兆。 高等教育数据包含大量高校、教师、学生等相关学科的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如果相关数据泄露,将导致高等教育相关科目的隐私泄露。
因此,数字时代的高等教育研究需要特别关注数字伦理和数字安全。 一方面,国家层面应制定教育数据保护法规和伦理准则,严格规范研究者获取、使用和共享教育数据的全过程,使研究者能够在规范的流程和严格的监督下规范使用教育数据,确保教育数据的安全。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字安全素养,增强他们保护研究对象隐私和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更高层次:大学或相关机构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培训或讲座,帮助研究人员明确教育数据的正确用途和范围,并教授研究人员如何使用加密技术来保证语言。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