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雪前的耻辱
1983年9月,第12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召开。 中国派出了郭坤、司马钧、宋大桥三位代表。 作为代表,郭坤对此充满热情。
虽然我们的代表积极参加这次会议,不断发表意见,但每当有重大决定时,主持会议的主要人员总是以“喝咖啡”为借口邀请我们的代表离开会议。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被踢出五个常任理事国席位,会议将闭门举行,坐在外面的代表将无法理解未来的决定。 面对这屈辱的一幕,我国代表心中愤慨不已,站在会场外的我国顶级地质学家郭坤只能含热泪。
他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南极科考站,否则再也不会参加这种屈辱的会议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参加《南极条约》会议并受到如此尊重呢? 早在1959年6月,中国就成为《南极条约》的签署国之一。
这12个国家花了半年时间讨论和共同制定《南极条约》。 该条约明确规定,南极洲属于全人类,任何国家都不得支配南极洲领土,更不用说进行非法军事行动了。
南极洲是全人类共有的资源,我们应该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共同开展造福全人类的研究。 因此,中国成为《南极条约》的签署国,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南极条约》制定后的新政策中,联合国会员国可以随时申请加入。 此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在科研上投入巨资,对南极洲充满好奇。
因此,日本在1983提交了申请,该申请经过联合国审查并成功加入该条约。 多年来,我国地质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坤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
得知中国有资格参加在堪培拉举行的会议,他感到非常兴奋。 为了在大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自己的权益,郭坤这三个月几乎没有休息过,详细记录了自己的研究、调查和需要讨论的问题,期待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中互相帮助。
郭坤满怀期待地出席了《南极条约》会议,但现实却如他所料。 他被安排在会场的边缘,桌子上摆着会议的宣布过程,材料在苏联、美国和英国手中。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区别对待,于是向组织者询问信息,但被告知由于中国不是协约国,他没有资格获得准确的信息。
尽管如此,郭坤还是决定积极参与、发言、提问,以深入了解会议内容。 然而,在重大决定的关键时刻,主持会议的人却以“喝咖啡”的名义邀请他离开会场。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有资格参加任何会议,但这次却被剥夺了参与权和知情权。 郭坤在会场外喝着咖啡时按捺不住眼泪,回忆起那一幕,他依旧伤心。
不要蒸馒头来争夺呼吸! “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和决心。
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1984年9月11日,由队长郭坤率领的南极考察队正式启程前往南极洲。 郭坤拿着旧报纸上找到的南极地图,乘坐中国自主研制的向阳红10号远洋船,率领590名队员向南极进发。
然而,建造南极站的第一步是破冰,但是我们的制造业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对落后,因此我们无法建造破冰船,更不用说我们甚至没有开发南极洲的必要设备了。
尽管如此,热情洋溢的地质队员们仍然决定勇往直前,以不怕牺牲、不怕艰辛的精神征服南极洲。
南极之旅可谓是生死攸关,从9月到12月,3月的旅行充满了危险。 海上台风肆虐,队员们身陷险境,却没有退缩。
为了纪念他们的勇气,队员们用自己的笔迹写下,万一发生意外,请把自己埋在南极洲。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感动。 12月26日,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抵达南极洲,出于安全考虑,该船停靠在南设得兰群岛民防湾。
在队员们开始休整状态后,探险队员们在郭坤的带领下,在南极大陆上插上了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国南极科考站首站长城站的启动。
南极洲的气候不像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虽然此时的气温“热”,但只有零下3摄氏度,勉强能称得上是南极洲的夏天。 为了尽快建成勘察现场,队员们争分夺秒地工作,又没有船可以运送材料,只能自己用冰水运输。
冰冷的水温使他们难以忍受。
尽管困难重重,但球员们没有丝毫退缩。 在短短三天内,他们在冰岛建立了一个临时码头,并准备将其储存起来。
接下来,他们立即开始建造长城站。 为了加快进度,队员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分成两班,轮流换班。
经过500多人的不懈努力,长城站提前一个多月完工。 然而,长城站成立后,中国站并没有得到国际认可。
他们认为,该地点离南极洲中心太远,不在南极圈内,无法深入研究。 郭老早就预见到了这种情况,他知道,无论中国做什么,总会有反对。
但是,这并不重要。 长城站只是中国在南极洲的基础设施之一,中国计划建造更多。
中国在南极洲建站的速度震惊了世界,长城站仅用了45天就建成了,打破了其他国家之间的壁垒。 虽然一些国家不承认长城站是科研站,但仍向中国发出了合作意向书。
1989年,中国在南极圈内的东南极大陆拉斯曼山建立了第二个科考站——中山站,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实力。
10月7日,《南极条约》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一致同意中国加入协约国并拥有投票权。 这一决定充分证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代表郭坤以站长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他感到惭愧。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首次详细描述了建站的全过程。 由于我国建筑业不发达,选择一艘船航行到南极洲非常困难,不仅要确保安全,还要确保技术。
在旅途中,每艘船都将配备一艘救援船。 除向阳红10号外,该州还装备了海军J121作为救援打捞船,为帆船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前往南极洲的航行中,J121救援船发生了事故。 由于恶劣天气,船舶的冷却支架突然断裂,导致主板内部零件损坏,如果不及时修复,可能会导致更大的事故。
但是,可用于修船的港口并不在中国,而且该站点正在建设中,错过最后期限将对后续研究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尽快进入南极大陆,歼121舰只能关闭冷却管的气缸,将原来的九个气缸减少到八个。
然而,这样做的最大风险是,如果遇到强台风,船只可能会倾覆。 尽管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但探险队还是选择了冒险。
在接下来的 26 天里,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恐惧,但最终,探险队安全地度过了这次危险的航行,并设法到达了南极洲。
在南极洲的极寒中,400支海军冒着艰辛险阻,运送了约500吨物资,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成功建成了科考站。
然而,他们面临着强烈的紫外线和冰雪中季节性变化的天气,以及各种身体问题,包括高血压、失眠、感冒和肠胃炎。
尽管环境艰苦,他们还是以坚定的决心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南极研究站的建立证明了他们的勇敢和毅力。
除了早期的长城站和中山站,2009年1月27日,一颗璀璨的明珠诞生了——昆仑站。 "
昆仑"这个词取自中国古代神话"众神居住的地方"表达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长城是中国的象征,中山是孙中山先生的名字,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根基。
这三个研究站的名称相辅相成,彰显了中国站在世界之巅的雄心壮志。 2014年1月3日,台山站建成,这是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又一力作"泰山"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列强的决心。
目前,我国有四大南极科考站,其他科考站也在建设中。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
百年来,中国经历了无数的冤屈,鲜血染红了大地,坚定了强国的决心。 从清末年的山河破坏,到**时期的外来入侵践踏,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徒劳地侵占东北,一次又一次的屈辱和屈辱铸就了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
没有南极研究站,我们自己建; 不同意我们进入空间站,我们自己开发。 中国虽然过难关,但已今非昔比,综合国力的提升给了我们决定性的话语权,不再是别人屠杀的时代。
面对那些试图打压中国的西方势力,**代表中国发出了最强烈的声音:“你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教,你需要站在强势地位上和中国说话。 ”
这种自信来自于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我们不怕吃苦,勇往直前,没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