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蓝领稳定就业,“再技能”值得关注。
近日,首都经济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蓝领群体平均月薪约为6000元,10年内增长超过2倍,与白领的薪酬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近7%的蓝领工人月收入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其中月嫂、货车司机和送货员月收入较高,位列前三蓝领群体。
在我们的公开报道和讨论中,“蓝领”一词并不经常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细分的工作和职业,如建筑工人、工厂工人、卡车司机等。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目前,据统计,我国蓝领群体规模达到4亿,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5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蓝领工人的构成也在不断变化。 其中,除了建筑工人等集中在制造业的传统蓝领工人外,“新蓝领”群体也在加速崛起和壮大。 得益于平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弹性就业成为“新蓝领”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传统的蓝领工人,还是“新蓝领”,主体都是农民工。 上一代农民工选择离开家乡,进入城市,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大的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更喜欢时间自由度高的工作,在城市做外卖骑手成为工作的首选。 然而,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报告显示,随着餐饮和外卖市场向三四线城市更深入,蓝领零工的跨省流动发生了逆转,服务员、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蓝领工人”更倾向于本地就业。
一方面,它反映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崛起,特别是新业态的下沉和渗透,其提供的灵活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 对于劳动者来说,就当地的消费水平而言,他们赚取的工资不仅很有竞争力,而且他们也不必面对父母融入城市的文化冲击和尴尬,幸福感大大提高。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劳动力从流出到回流,也意味着它们在扩大消费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和韧性。
随着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就业观念的更新,“新蓝领工人”将不断扩大。 如何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劳动权益,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202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印发《关于保障新就业形式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破开工伤保险制度的僵局。
另一个同样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对于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新形态,随着智能水平的提高,新业务从业者的技能被“替代”。 就外卖骑手而言,随着智能系统和设备的迭代和添加,他们现有的技能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且他们在当前角色中获得新技能的机会很少。
与传统蓝领一样,“新蓝领”也面临着技能提升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这种问题被自由就业时间和有竞争力的薪酬等新业态的优势部分掩盖或稀释。 加快创造条件和环境,让蓝领群体有机会参与再技能学习,进而为终身学习提供制度保障,是技能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