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女士在8楼。
本周二,《人物》刊登了对杨幂的专访,选秀不到两个小时,杨幂就上了六次热搜。
我自己,一个写东西的人,很难不羡慕这一幕。 一篇稿件至少有六次热搜,被全民讨论,能出圈还真是一件幸事。
但读完那篇手稿后,我百感交集。
这份稿子很好,很工整,该有该有的都有,该传达的信息也传达了,甚至情绪都衬托出来了,一切都到位了。 但这份手稿和杨幂一样,很饱满,饱得挡住了我的视线,看不清真正的杨幂。
被问及成为流量的代价,杨幂淡然道:价格才是该有的。
关于自己的过去,杨幂又曝出了一句金句:这辈子少一个爱你的人,少一个欺骗你的人,不会让你成为今天的你。
当谈到生活中的各种情绪时,杨幂再一次上演了一场人间清醒:不要找听不懂你说话的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无意义社交。
当然,杨幂说得最多的,还是她和表演之间的话题。
文章称,杨幂请了一位表演老师,选择了条件最严格、条件最强的那位。 说杨幂在拍电视剧《哈尔滨1944》时完全进入了角色,导演说杨幂是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拍戏,因为台词对他来说完全熟悉。
还说杨幂在拍电影《火锅》的时候染了好几次头发,她对自己的外表并不意外,为了这个角色会脱掉自己的美貌。
总结这部分,就是杨幂早年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拍自己并不真正想拍的戏,但现在和嘉兴解约了,可以拍自己想拍的戏,可以当个好演员。
于是这篇文章爆了,在一些人眼中,杨幂敢于承认现状,敢于突破现状,同时又有金句。
但朋友们,其实杨幂以前也是这样。
她的金句会不断在每一次采访中输出出来,大家总会评论她在世上的清醒。
她也承认现状,此前曾表示她对现状感到满意。
从**人的角度看杨幂,我真的很喜欢她。 她敢说,她说的就是她想要的,这样的采访对象很难找到。
同时,我也觉得杨幂是这个时代最适合当明星的人,她的娱乐性很强,在明星和大众隔开好几层之前,她直接破了壁垒,最后和大家一起玩,哪怕大家都说她秃顶,发际线后退。
杨幂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 她知道当明星意味着什么,她不矫揉造作,对于大众来说,这种明星简直太好玩了。
所以我对“人民”能产生这样的草稿并不感到惊讶。
问题是,杨幂已经不是第一次如此清醒和自觉了,只是他不是每次都交出合格的答题卡。 2017年,她刻意把重点放在电影上,说自己想当“人民艺术女演员”,但在2018年,她拍摄了电影《宝贝》,在扮演清洁工的时候,被网友发现她倒垃圾时指尖翘起,真正的清洁工一定不会有这个动作。
如果从2017年开始算,杨幂已经说了将近七年的转型好演员,但结果却是还没有看到结果。
老实说,我认为做一个成功的明星本质上就与做一个好演员相反。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明星,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热议,而且必须有十年的热议,杨幂就是这样做的,她红了十几年。 这就要求一个人抛开任何小情绪,不要呆呆的,要开诚布公地思考。
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演员,需要敏感多疑的性格,甚至需要一点玻璃心,什么都想不下去。
章子怡有一句特别流行的说法,就是演员一定要有信仰感。 什么是信念感,其实就是演员相信剧本中的角色,和角色一起哭笑不得。 郝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你看过她那期的《十三请柬》,就很容易知道为什么郝磊能演得好。
四十多岁的她,还在原生家庭里挣扎,说起和父母的羁绊,她会眯着眼睛流泪,仿佛喝醉了一样。 她曾经渴望父亲的拥抱,但最终还是如释重负,她的“解脱”不是看远,而是挣扎,仿佛在说,“不这样做,我能怎么办”。
这类演员的情感特别饱满,有时候仰望天空会让你忧郁,有时候望着大海就会哭泣。 王传君在《桃花码头》里因为看到一只鸟撞到玻璃而流下了眼泪,相信这不是一场表演,有些人就是有这个特质,他们天生敏感、细腻、情绪饱满,有很强的同理心。
所以,“当明星”和“当演员”是两条路,想得太远,看得太清楚,也许会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并不容易,两者需求的前提是不同的。 但杨幂一句话说的没错,她说的是要打破自己,重组自己。 是的,只有重新组装自己,才有可能慢慢走上演员之路。 但这会牵涉到一个新的问题,一个活了将近40年的人,真的那么容易打破和重组自己吗? 很难,要摆脱原有的习惯,改变原有的性格并不容易,要和大脑里的肌腱作斗争就更难了。 只能祝杨幂好运,大众的信任总会崩溃,不要做言辞巨人,做行动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