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圈的新闻也越来越热闹离奇——新能源呈现出席卷而来的趋势,但新能源带来的第一场战争也令人担忧; 汽车行业生产销售蓬勃发展,但行业利润率却创下新低。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不再是描述汽车市场整个现状的短语,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虽然每个时代都有苦难,但也有它的美丽这是最恰当和最准确的解释。
1、汽车圈收购高河导致长安汽车股价暴跌?
在就停工向员工道歉并表示“许多公司对高和汽车表现出兴趣,可能会进行收购或投资”一周后,丁磊现身重庆参观长安汽车,并受到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接见。
丁磊和朱华荣的多段友好对话在网上流传开来,让很多人以为这是“长安汽车收购高河汽车”的前兆,甚至“善行”也给出了具体信息:长安汽车将收购高和汽车51%的股份。
一石激起千浪。 但最新消息是,长安汽车内部人士透露,长安汽车收购高河汽车的消息并非属实,而只是“初步沟通”,远未“谈判”。
对于网络上传播的信息,车文义认为,客观上,长安汽车没有必要和必要收购高和汽车。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高端定位,专注于纯电动和高端智能驾驶的阿维塔具有良好的市场影响力,深蓝在中端市场表现不俗,“后裔”启元在大众市场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成为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市场“倔强”朋友的中坚力量。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形成了“高、中、低”的完整布局;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高河没有差异化的“价值”。
至于丁磊,作为高和汽车的创始人,在高和“生死”的时刻,他无疑会频繁地出现在资本机构和汽车制造商的“会议室”中——这并不奇怪——他会为高和生命危急的高和“奔走”,这是丁磊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他自我救赎的旅程。
今天,丁磊到访长安汽车后,长安汽车的股价为**607%;截至发稿时,长安汽车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
2.苹果放弃造车,网友再次喊雷军“停下”。
据外媒最新消息,苹果已经放弃了代号为“泰坦”的汽车项目。
至此,自苹果2014年宣布造车以来,持续了10年的“苹果汽车神话”彻底破灭。
起初,凭借苹果强大的影响力和无与伦比的技术形象,苹果汽车一开始备受期待,当苹果宣布将投入数百亿美元和数千名工程师投入到汽车项目时,很多人认为苹果汽车会像手机一样,推出革命性的产品,颠覆整个行业。 虽然苹果车继续“难产”漏票,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苹果会“放大招式”。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称,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负责放弃汽车制造项目"巨头"该计划的副总裁凯文·林奇(Kevin Lynch)一起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不难看出,放弃造车,对于苹果来说,确实是“吃得无味,弃其不欢”的一点无奈。
凯文·林奇
就在上个月,彭博社记者透露,苹果车难生的主要原因是苹果车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原本打算设计一款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但实际的“效果”并没有打开与特斯拉的差距。 基于此,苹果降低了研发标准,准备从最初的L4智能驾驶转向更低的L2+级别。
面对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汽车项目负责人凯文·林奇(Kevin Lynch)和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谈”:要么交付完成,要么项目被安全取消
蒂姆·库克
显然,面对汽车这个极度烧钱的项目,汽车五金的员工会被解雇,一些员工会被调到苹果的人工智能AI部门,及时止损是相当明智的。
有意思的是,在苹果终止造车项目后,不少网友甚至“喊”雷军:住手!
3、汉唐推荣耀版再降价 比亚迪销售焦虑
作为中国新能源的“领头羊”,在新能源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比亚迪,依然意识到2024年的严峻——推动2023年“冠军版”降价的策略将在2024年进一步延续——以更低价位的“荣耀版”开启2024年的“战斗”。
在比亚迪秦PLUS和克尔维特05官降2万元后,汉唐荣耀版车型再次上榜,“官降”2-5万元。 虽然没有达到之前的传闻1598万元从“预期”,但韩DM-i 1698万元的起步价,确实和同级别的燃油车在同一起跑线上。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免税”政策,与非新能源汽车相比,可以算是间接实现了“油比电还低”。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悲剧”局面,第一次战争已成为常态; 比亚迪的先发优势和高性价比也遭遇了“阻力”,全面深度改造新能源的中国车企开始“猎杀”比亚迪。
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势必会拿出更大的勇气,至少保持“销售领先”,否则比亚迪将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比亚迪20万元车型销量占比仍相对较低,20万元以下车型占比将超过65%(该数据低于2022年)——比亚迪靠性价比支撑销量的局面没有改变。 因此,比亚迪只能选择“大幅降价”来应对激烈的竞争。
当然,比亚迪仅仅依靠降价是不够的,毕竟降价是最不技术性的,同时也是最不可持续的“策略”。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虽然已经实现了2023年300万辆的既定目标,但其股价近期一直在跌跌撞撞,这足以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比亚迪未来的担忧。
大幅降价看似是比亚迪的主动出击,但也是缓解销售焦虑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