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回升、好转,高质量发展取得坚实进展。 当前,中国经济复苏仍处于关键阶段。 从总体上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仍具有重要的发展机遇。
202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反弹,高质量发展将稳步推进。 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巩固和增强经济复苏的积极态势,继续推动经济质量的有效提升和合理增长,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强国和民族复兴大业。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已经圆满实现。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反弹,经济增长、就业、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指标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中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季度同比增长4%5%,二季度同比增长6%3%,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第四季度同比增长52%,同比增长5%2%,高于21%, 日本 20%, 欧元区 0以7%的年增长率计算,预计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内需扩张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疫情防控转后,接触型和集聚型消费持续上升,汽车相关消费也由下降转为增加,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
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2023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44万个,达到年初预期目标。 全国城市地区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 下降 04个百分点。 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31个大城镇的调查失业率为50%。农民工就业继续向好,12月份农民工户口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43%,而年均值为49%。
* 情况总体稳定。 2023年,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增长和部分国际大宗商品的**阶段**,我国的**增速将低于年初的预期。 消费者消费指数(CPI)为02%,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后**07%,保持稳定。 核心CPI总体稳定,食品**偏低,有利于降低人民群众的日常成本。 长期来看,我国CPI将呈现总体平稳温和的态势。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过去一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速和国民增速放缓、少数国家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复杂环境,有关各方着力稳外贸和外资,进出口额和质量稳步增长。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为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进出口总值达到3个81万亿元,创月规模历史新高。 总体来看,进出口、民营企业进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结构不断完善。 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取得新成就。
2023年,在增速回升、就业增加、物价低廉、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时,扎实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大产业的稳步增长,支撑了经济复苏。 2023年,第一个。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 8%。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超过3万亿斤。 工业主导作用增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稳定,整体规模继续居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有所提高。 2023年1-11月,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商务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 7%。加强国家水网、高铁、5G通信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新型一流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行,国内首艘大型游轮试航,全球首台16MW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吊装,手术机器人、新型采棉机等高端设备研制成功投入使用。 新技术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增长,加快了新质量生产力的形成。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出台实施。 2023年1-11月,全国新增3020个业务实体4万户,同比增长10户5%,其中新建企业多为民营企业。 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建立中国(新疆)自由试验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高水平制度化开放总体方案》出台。 2023年,538万,同比增长397%。中欧班列全年共运行1班70,000列火车,发送19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
安全发展的基础得到夯实和夯实。 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有序开展。 粮食安全有保障,国家粮食储备充足。 能源安全不断加强,国内油气产量增加,电力供应和价格稳定成效。 产业链安全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同比增长10%3%,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5%。
民生保障力度强,实效有效。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61%,快于同期GDP增速。 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质增长76%。这不仅是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也是国家实施各项政策惠民和农民的结果。 针对人民群众的急需和焦虑问题,继续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 在住房领域,进一步推进保障房落、保障民生、稳住稳建设等工作,保障性住房建设、普通应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全面启动。 2023年1-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的日数平均占85天5%的人们生态环境感得到改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高。
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复苏仍处于关键阶段,反弹长效改善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景一片光明。 同时,也要看到,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复苏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克服,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薄弱等隐患较多。
从总体上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仍具有重要的发展机遇。 首先,超大规模市场存在机会。 我国人口庞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并逐步扩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将产生新的需求。 二是城乡发展空间广阔,机遇蕴含。 目前,我国登记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存在较大差距,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将释放巨大的内需。 第三,商业实体和机会很多。 我们国家有超过1个8亿个商业实体,具有巨大的创业、创新和创造力潜力。 四是产业体系完备,蕴含机遇。 我国产业规模大,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能有效满足各类市场需求,有利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集聚经济的形成。 五是创新机遇支撑发展能力提升。 我国专职相当于研发人员居世界第一,研发投入居世界第二,还拥有2亿多大专以上学历、2亿多技术人才形成的人才红利。 面对数字化和绿色化这两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我们有能力牢牢把握机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六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岌岌可危。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势头不足,地缘政治风险增多,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阻挡。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够不断改善内外部环境,克服各种困难,化危为机。 还应该看到,中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空间还很大。过去几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没有开展“洪涝灌溉”式的强力刺激,积累了有益经验,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积极推动经济复苏留下了政策空间。
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意志统一、行动统一,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硬道理,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办法。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要素资源,努力推动经济实现有效的质改进和合理的量增长。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积极进取转变模式、调整结构、提质增效。 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协调。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继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全面振兴统筹,统筹高质量发展、高安全统筹,着力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和措施,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 提高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复苏的积极态势。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认清时机与形势、危机与机遇、利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主动主动,不折不扣地抓落实,抓紧落实,抓好落实,务实抓好落实, 并敢于做好抓落实,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检验工作。(宁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