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文 |Giant Tide w**e, 作者 |谢泽峰,编辑杨旭然.从越南黄凯到投资大亨郑跃文,再到全球血液制品巨头基立福,再到海尔集团,随着实际控制人、大股东的更迭,被誉为“中国血液制品之王”的上海莱士,有望结束跌宕起伏的局面。
由于原料来源于人体血液,行业受到政策的严格控制,下游与生物医药行业相连,产品用于救命、防治疾病、维持生命体征,血液制品是门槛非常高的业务。
总体来说,由于我国早在2024年就不再出台新的批复,企业存量基本处于“躺着赚钱”的状态。 但上海最大的RAAS是个例外。
由于过去激进的资本运作和热情,上海莱士一度亏损巨大,账面上积累了不少商誉,股价经历了大量的**,然后又遭受了巨大的**。
相较于华兰生物,自成立之初就一心一心做主业,很少进行资本运作,上海莱士显然不是很让投资者放心。 这也是为什么创始人和科瑞天成退出后,其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但股价依然在地板上摩擦的原因之一。
如今,海尔集团斥资125亿元成为上海莱士的所有者。 相较于“玩花”的科瑞体系和不追求控股权的基立福,将进驻具有更强工业基因的国内资本,“中国血王”的命运也将彻底改写。
从低温仓储设备开始,海尔的布局始终围绕着“突破”二字展开。
总体来看,医疗器械的板块非常大,但单个细分的天花板很低,每个细分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医疗器械领域的并购事件并不少见。
在海尔生物所在的医用低温储存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仅为49亿元,预计2024年为68亿元。
就细分(2024年)而言,血液安全等级仅为617亿元,1542亿元,13种药用试剂85亿元,疫苗安全1359亿元。
由于起步早、研发实力雄厚,海尔生物长期位居全球前三,牢牢占据中国第一的位置。 2024年,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35%,按2024年数据衡量,其市场份额高达42%。
所以,近年来,海尔生物坚持集团“一人一人”和“需求解决方案”的思维,但实际上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突破性发展。
自2024年11月起,海尔生物先后收购重庆三味药业、金卫信股权、苏州康盛、苏州厚宏,进军血液安全、疫苗安全、智慧药房等领域。
另一家上市公司盈康人寿也收购了光慈医院、艾瑞科森和盛诺医疗。
然而,在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生物科技呈现营收和利润双下滑,净利润仅为357亿元,同比下降2259%。
在传统家电行业日趋“饱和”的当下,三巨头开始跨界转型。 格力做手机,收购珠海银龙新能源; 海尔进军医疗行业,彰显了其新方向的决心。
2024年后,我国将不再审批新型血液制品企业,行业将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而且,长期以来,我国血液制品一直供不应求,我国只允许进口人白蛋白和重组凝血因子产品,其他血液制品需要国内企业生产。
因此血液制品生产许可证是稀缺的“黄金”许可证。 目前,在6家A股上市血液制品公司中,上海莱士在总市值、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均排名第一。
此次,海尔集团计划以125亿元人民币收购基立福上海莱士20%的股权,同时收购后6家58%的投票权,成为上海莱士的新“说话者”。
在本次交易中,海尔给予上海莱士总估值625亿元,对应动态PE约26倍,并不高。
如果收购正式敲定,上海莱士将成为海尔大健康布局中最大的一块拼图,海尔也将获得稀缺的血液制品经营资质。 海尔还可以借此打通“血液制品-血液低温储存-智慧血液网络场景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可谓一石二鸟。
血液制品产业链分为浆液采集、储存、制备、诊断、临床应用等环节。 “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将深化盈康生命在制剂、诊断等环节的布局,完善血液产业链。 海尔对“巨潮W**e”说。
近年来,盈康人寿基于集团优势,积极推进“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交易完成后,海尔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首链进行优化管理,并利用自身在智能制造、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积累,为上海莱士赋能。
上海 RAAS 和基立福的故事始于 2018 年 12 月。
为了维持公司庞大的市值和峰值股价,原控股股东抛出400亿元的天价收购,计划收购基立福旗下的万国数据股权(价值344亿元)和天成德国100%股权(价值47亿元)。
不过,投资者早就不买这种重组剧了,资本市场感觉“惊恐”多于“惊讶”。
复牌后,上海莱士股价“暴跌”,遭遇十连跌跌幅,市值蒸发630亿。 此后,收购计划几经变更,直到2024年3月,上海莱士宣布收购万国数据股权由原来的400亿元降至132亿元。 交易完成后,基立福成为上海莱士的最大股东。
基立福是全球血液制品的寡头之一,其纸浆站数量与Jet Belling、Oct Farma和Takeda一起占全球纸浆产能的近70%。
通过不断的并购,目前全球所剩无几的血液制品企业,寡头垄断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规模最大的杰贝灵,市值6700亿元,年收入近160亿。
成为大股东后,上海莱士重新聚焦主营业务,业绩开始回暖。
此外,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浆液仅占全球的16%左右,产品品种最多的企业只有14家。 而且,我国只允许进口白蛋白和重组凝血因子产品,其他血液制品需要由国内企业生产。
2024年,四大巨头占整体市场的60%8%,进口依存度较为严重。 在国内企业中,天坛生物是国内最大的人白蛋白药物生产企业但它只占用 7 个3%的市场占有率,国内替代空间较大。
自 2021 年起,上海 RAAS 已获得基立福的独家**协议与智飞生物的**默克HPV疫苗类似,2024年,仅**白蛋白就将为上海莱士带来27亿元的收入。
依靠基立福的实力和“支撑”,上海莱士走出低谷,2024年净利润18%8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 2023 年前三个季度,他赚了 1788亿元,同比增长1146%。
海尔的收购协议中也对此进行了规定上海莱士将锁定未来十年从基立福进口白蛋白的独家权利,合同期满后仍拥有优先购买权续约。 考虑到国内市场供应不足,上海莱士基本确定了未来几年的业绩基本面。
自成为主要股东以来,基立福在寻求对上海莱士的实际控制权方面一直犹豫不决。 三年前,基立福承诺不寻求控制权,但当这份承诺书到期时,基立福计划提名五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如果候选人成功当选,将终结上海莱士无实际控制人的地位。
2023 年 6 月 14 日,基立福表示计划以约 15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股份。
如今,计划尘埃落定,海尔集团也颇有诚意,拥有125亿元**20%股权,相当于溢价176%。切里奇也可以让开。
上海RAAS由越南人Hoang Kai创立,他首先在雅培进行了血浆样本测试。 并帮助雅培实验室获得美国生物局(FDA的前身)颁发的首个血浆样本检测许可证。
之后,他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创立了美国罕见抗体抗原**公司(美国RAAS)。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个国家在血液制品上都要自给自足”,黄凯敏锐地察觉到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市场前景。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进入了中国市场。 同年10月,RAAS美国公司与上海血液制品输血设备业务公司合资成立上海RAAS。 这是中国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但在那之后,上海RAAS的表现平平,存在感不强,直到吴旭和郑月文领衔的科瑞天成的出现。 2024年,科瑞天成从上海血液中心收购了50%的股份。
从2024年开始,科瑞天成就开始展现自己变石成金的能力。 通过两次“过桥收购”,兼并邦禾药业、桐庐生物,一举从行业第四跃升为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公司。
特别是收购桐庐生物,直接增加了14座等离子体站(其中3座在建)和近400吨的纸浆开采能力。 当时桐庐生物计划上市,2024年上海莱士的营收还不到5亿,而桐庐生物的营收是4亿,两者相差不大。
更关键的是,在并购之后,上海莱士的产品品类从7个一举扩大到11个,涵盖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 这个数字,加上华兰生物,在当时并列中国第一。
如今,上海莱士可提取的产品有12种,仅次于天坛生物的14种。
2024年,桐庐生物注册成立浙江海康; 2024年底,上海莱士还计划收购广西冠丰。
经过一系列的并购,上海莱士的业绩持续扩大,净利润从144亿元暴涨至511亿元,突破2024年的16亿大关,最高市值已达1321亿,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血王”。
在科瑞部门的带领下,上海莱士打造了那个时代A股“PE+上市公司”的典范,成为众多上市公司学习的优秀典范。
但这种模式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在最重要的两笔收购中,都是由大股东RAAS中国和科瑞天成共同出资的,但科瑞天成的资金来源于持续质押上海瑞斯股权所获得的融资。
这款游戏的玩法可以概括为“质押股份-套利资金-收购资产-育肥表现-股价**”等。
华兰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安康曾向笔者表达过对这一模式的深切关注。 这家领先的民营血液制品公司自成立以来几乎没有资本运作,一直保持着非常稳定的增长态势,但上海莱士却恰恰相反。
惊天动地的雷声终于在2024年爆发,当时上海莱士亏损近20亿元,创下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此后,大股东收购基立福万国数据的计划也让资本市场感到疲惫和厌倦。
上海莱士的股价再也撑不住了,再加上当时整个市场的低迷,千亿的市值瞬间崩盘。 由于股权质押比例过高,科瑞天成处于被动状态,最终完全退出了上海莱士的股东序列。
这部由吴旭、郑岳文执导的这部剧以悲剧收场,也为当下《血王》的曲折埋下了伏笔。
无论是企业的发展历程,还是商业模式,上海莱士都是中国医药医疗行业独树一帜的存在。
它的跌宕起伏、曲折曲折、命运历程,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
无论规模还是科技研发,上海莱士都是国内领先,它能从血浆中提取六种成分的产品,凝血因子产品最齐全,纸浆收集量国内第二,吨纸浆盈利能力国内第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出口血液制品的企业之一。
在这样一个高壁垒的行业,拥有如此深厚的优势,坚守主业本可以实现更高的业绩增长,但种种历史因素却造成了其曲折的命运。 在熬过劫持后,上海莱士重回成长轨道,如今海尔入局,“中国血王”也将重生,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