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三十年,三十年的感情。 2024年1月1日,《潍坊晚报》将迎来“成立之年”。 一路走来,我们知道,是读者的陪伴,见证了晚报的成长,晚报的辉煌正是读者的期望给了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给了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 感恩这份感情,回馈忠实读者,从此,开设“我与晚报的爱情故事”栏目,讲述读者和潍坊晚报的深情故事。 一路记录,谢谢!
谭天祥一家住在汉庭区中房幸福的明都社区,是《潍坊晚报》的忠实读者,每天晚饭后不看电视、不刷手机,三代爷爷奶奶并排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这种习习惯保持了六年。 2024年,爷爷谭有明从四川来到潍坊生活,通过阅读报纸,了解并融入了潍坊市。 最小的孙子谭锦宁,4岁就开始跟着爷爷看报纸,现在每天都能和爷爷谈“国事”和“天下大事”。 一份将三代祖父母的爱和亲情串在一起的报纸。
谭天祥家三代人都读过《潍坊晚报》。
从南到北,父亲通过晚报慢慢融入潍坊。
每天早上9点,79岁的谭友明都会准时下楼,熟练地打开报箱,拿出当天的《潍坊晚报》,顺便下楼散步。 谈及当年订阅报刊的初衷,儿子谭天祥说,主要是为了丰富父亲晚年的生活。
记者了解到,谭天祥的家人来自四川,2024年,谭天祥与情人李守英因工作原因来到潍坊定居。 2024年,谭天祥的母亲去世,为了照顾老人,他把父亲从四川带到潍坊生活。 从南到北,跨越近2000公里,身边没有亲戚朋友,老爷子能不能适应潍坊,谭天祥和妻子心里无底。 看到老父亲坐在沙发上发呆地望着窗外,心里很不舒服。
父亲一直有看书看报的习,不如给他订一本《潍坊晚报》,平日里解闷。 李守英的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 从此,谭有明与《潍坊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天早上,儿子和儿媳妇上班,孙子上学,谭有明一个人在家,下楼拿报纸,走路,回家泡一壶茶,打开报纸认真阅读,独处的时光也成了一种味道。 “通过阅读报纸,我了解了潍坊的重大事件,看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风光,感觉自己在时间长了之后,正在慢慢融入这个地方。 谭友明说。
谭天祥夫妇也惊喜地发现,自从看了报纸之后,父亲的话明显多了,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 “我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看完报纸后,我每天都读到我们**报纸上看到的新东西,脸上的笑容多了些。 谭天祥说,《潍坊晚报》是对父亲的陪伴和精神慰藉。
小孙子和爷爷一起看报纸。
每天看报纸,小孙子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读书。
看着爷爷和父亲每天看报纸,小孙子谭金宁也潜移默化地爱上了读书,这对全家人来说都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当初趴在爷爷身上听报,到后来父母捏着他的小指头教他逐字逐句地读书,再到现在每天晚上陪着爸爸和爷爷看报纸,6年时间里,《潍坊晚报》也让这个小家伙迅速成长。 爷爷喜欢看地方新闻和世界新闻,但谭金宁更喜欢各种周报,从健康、饮食、育儿到各种短篇小说,看完后还能告诉头:“报纸上说最近流感爆发了很多,出门一定要记得戴口罩。 “晚报说,父母应该对孩子有耐心,不要大喊大叫。 这样的童话故事总是让全家人感到惊讶。 “通过阅读报纸,孩子们的知识面变得更广阔,写作水平也逐年提高。 谭天祥感慨的说道。
每年12月,订阅次年的《潍坊晚报》,对谭天翔来说,成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因为这份报纸给老父亲带来了陪伴,增加了儿子的知识,也成为了全家人沟通交流的纽带。 每天晚上看完报纸,三代人谈起感情,在欢声笑语中,一家人的心更亲近了。
对于我们全家来说,《潍坊晚报》是良师益寿,是精神食粮,是一种特殊的感情,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谭天祥说。
潍坊**社泉**记者:张秦文图编辑:陈晓芳**:潍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