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联合国2024年议程已过半,但由于多重危机的叠加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进展缓慢。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多边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发展论坛,主题为“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同推进2024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有关部门、驻华使领馆、国际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的160余位嘉宾和代表,开展了深入研究。 论坛还举办了1场会外活动和10场专题会议,并发布了旗舰报告《中国与国际发展报告:2023-2024年展望与展望》。
全球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凸显
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引发了地区战争和冲突,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财政拮据、不断上升的债务压力、挑战和危机,以及不断恶化的全球气候......我们知道,任何国家或组织都无法单独应对这些挑战。 事实上,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8)证明了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白雅婷在致辞中表示。
白雅婷表示,2024年即将到来,但目前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并不顺利。 其中,只有15%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走上正轨,超过30%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停滞不前甚至逆转。
在白亚婷看来,这也是论坛主题“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同推进2024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如此重要的原因。 鉴于发展资源匮乏和援助需求日益增加,必须加强国际发展合作。 作为利益攸关方,中国可以与其他发展伙伴一道,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更好地提供最佳实践,发挥自身在绿色能源转型等领域的经验。
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副秘书长李军华表示,《2024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相关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仍然是实现更可持续、更有韧性、更公平和更包容的未来的最佳指南。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给世界带来了乐观信号,南南合作和相应的发展合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关键而广泛的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愿为全球发展合作增加资源,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 在全球发展问题高级别对话中,主席提议“建立一个团结、平等、平衡和有益于所有人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认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的新时期,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新形势下,中国加快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步伐。 在此过程中,更需要政产学研各方加强协调,与国际社会开放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顾学明表示,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致力于搭建对话平台,共同完善新形势下国际发展合作理念、机制和最佳实践,为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合作是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是中国治国理政经验的精髓之一,也是中国愿与世界分享、鼓励全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政策规划司副司长李明强调,中国始终以行动践行理念,以结果验证主动性,以诚取共识。 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旨在更好地落实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国际合作署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愿继续同各国、各方一道,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共同探索成熟的发展规划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哈米斯·奥马尔表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与预期相去甚远。 可以看出,这些目标没有一个达到50%的完成率,甚至有近一半的目标脱轨。 需要更多的监测和评估,以加快实现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 既要进行客观、务实、批判的中期审查,又要正视现实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在谈到投资和援助之间的不平衡时,奥马尔分享了一组数据:例如,在非洲,去年对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同比下降了7%4%,这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尤为明显。 贸发会议提供的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达450亿美元,同比下降44%,回落至2024年的水平。 但与此同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9160亿美元,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为2080亿美元,同比增长51%。
奥马尔强调,非洲地区需要更加重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并期待更多的发展倡议,如全球发展倡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合作司司长皮拉尔·加里多·冈萨洛认为,有效的发展合作是解决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关键杠杆。 面对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世界需要更多的发展合作、更有效的合作方式和更大的透明度。
加里多表示,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情况的评估可以有效指导未来的发展合作努力。 未来,经合组织希望与中国更紧密地合作,探索成熟的发展模式,寻求国际层面的最佳实践,并进一步完善现有行动原则和指导方针,以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世界在变化,全球合作也在变化。 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于子荣表示,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深度调整催生了全球发展的新格局,表现为供给、需求和属性的结构性变化,即全球发展投资下降、供给侧动能不足。 以及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以及需求侧的主导性轮换全球发展的经济和援助属性相对弱化,政治和战略属性加强。
于子荣认为,新格局下,国际社会需要从理念、主体、方法三个方面推动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国际发展合作,着力构建新的国际发展共识,着力发挥“全球南方”主体作用,努力推动更加广泛的三国合作。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贡献30%以上动能的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更具包容性的国际发展合作提供解决方案和贡献是不可或缺的。 于子荣指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全球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国际公共产品,二是构建稳固、平等、平衡、包容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三是构建稳定透明的国际发展政策体系。
此外,中国也在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合作模式,包括以外援与双向投资相结合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努力弥补援助多样化、非一流援助和第三方合作的不足,实现多种援助方式的互补融合和灵活实施。 在发展资源方面,要努力优化发展融资模式,运用债务重组、债转投、债转债发展等多种创新方式,盘活发展资金存量。
记者刘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