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月经贫困”受到高度重视,相关捐赠和援助效果卓有成效,但认知上的“月经羞耻”仍然对偏远地区女孩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一个女孩第一次来月经,“觉得自己病得很重,快要死了,写了一封遗书”,另一个女孩月经初潮,因为“和另一个男人发生性关系”而被母亲冤枉。
如果说生理知识的匮乏给山区女孩的青春期蒙上了阴影,那么**的现实则为女孩的成长增添了更多的考验。
互联网的覆盖带来了更多的知识,但也让短**蚕食了山区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 当记者问到女孩未来对自己的想象时,她没想到答案是“当演员”,因为看了修复疤痕的**后,她希望“长大后,能一起摆脱胎记、痣和疤痕”。
外出打工的美好想象,也让很多孩子产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山区的老师最怕寒假。 “大家都回来过年了,有的人爱炫耀,孩子没有辨别力,以为赚钱是件好事,但不知道初中毕业出去打工后能干什么工作,现在跟孩子说外面有多辛苦,找工作有多难, 他不相信。”
而这一切,在我们作为“公益真探”去云南山区之前,我们从未有过如此深刻的了解。 我们也没有想到,这种认知偏差,让每一个小细节都成为公益组织的大问题。
当我们为公众筹集资金时,有些人真的质疑我们为什么在捐款中要戴头带,但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近 30% 的小学生最喜欢头带。 该机构负责人表示,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了一项民意调查,超过80%的捐赠者认为,偏远地区女孩最苦恼的是月经羞耻和买不到卫生巾,但实际调查显示,近70%的受助女孩因肥胖和痘痘而遭受外貌焦虑。
作为公益事业的参与者,捐钱做公益简单吗?除了捐款,你真的了解受助者吗?当面对不符合大众期望的“不完美受助者”时,我们还需要继续资助吗?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你心中没有答案,本期或许能给你一些参考。
但更直接的方式是像我们一样参与到“公益真探”中来,走到公益第一线,一起了解公益、一起监督公益,把“善行”做得更好。
编舞:李媛
记者 王蓉
制作:程欣瑞、邓林、郑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