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7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在呼唤”论坛上表示,俄中双方愿意在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的各个领域进行合作,并强调合作不受限制。 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的猜测,一些网友猜测俄罗斯是否打算向中国提供一些重要的军事技术。
普京间接回应了这个问题,称中俄军事合作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买卖关系,更加注重技术层面的合作。 他指出,双方正在研究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那么,中俄两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可能开展什么样的合作呢?
合作的前提是双方需要优势互补,而不是简单的技术转让。 在这方面,中俄之间最有可能合作的领域之一是洲际导弹预警系统。
洲际弹道导弹的速度非常快,从发射到命中只需要半个小时,因此预警时间非常有限。 最有效的应对方式之一是通过红外预警卫星实时监测导弹发射,以便及时做出反应。 俄罗斯目前拥有五颗“永久冻土”红外预警卫星,虽然基本能够覆盖北美大陆,但卫星依靠进口高精度红外探测器和可见光电视摄像机。 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俄罗斯一直无法从西方获得这些设备。 未来,如果这些卫星达到使用寿命,俄罗斯可能会面临失去洲际弹道导弹预警能力的风险。 中国的电子工业如此强大,以至于俄罗斯完全有可能从中国购买设备,以确保其洲际弹道导弹预警能力不受影响。 在洲际弹道导弹探测方面,除了依靠卫星进行监视外,地基雷达也是重要的手段。 然而,由于地球曲率的限制,地基雷达的探测距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考虑到美国可能通过北极和西伯利亚向中国发射陆基洲际导弹,在西伯利亚建立预警雷达系统成为一项关键任务,以便提前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前,俄罗斯曾表示愿意协助中国建立导弹预警系统,但由于在俄罗斯领土上建立中国雷达站的敏感性,一个可能的选择是共享“沃罗涅日”战略预警雷达的探测数据。
沃罗涅日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超过6000公里,可实时跟踪和准确定位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卫星等多种目标。 目前,已经部署了7个“沃罗涅日”雷达,形成了环形封闭防御,有效覆盖了俄罗斯全境。 覆盖俄罗斯全境,意味着能够探测到美国向中国发射的所有陆基洲际导弹,因此,如果俄罗斯与中国共享沃罗涅日雷达的探测信息,将大大增强中国在北极方向的战略预警能力。
除战略预警合作外,中俄在其他军事领域的合作力度也存在一些不平衡。 例如,在导航系统领域,由于GLONASS系统中的卫星数量少、精度低、关键部件依赖进口,俄罗斯严重依赖北斗系统。 俄罗斯可以考虑购买中国先进的零部件来制造自己的导航卫星,但全球导航系统的建设成本巨大,如果不能广泛用于民用来分担成本,俄罗斯的财政可能难以支撑。
在军工电子领域,俄罗斯的电子产业基础相对滞后,合作可能主要局限于从中国采购元器件。 例如,先进的热成像仪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所需的T R组件仍然需要进口到俄罗斯。 这对俄罗斯战机和**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如果俄罗斯战机未来只能使用相对落后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可能很难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因此,俄罗斯可能会寻求中国的支持,以保持其在军工市场的份额。
总体而言,尽管在某些领域存在合作机会,但半导体工业对军事工业的至关重要性可能使俄罗斯满足于不仅仅是进口零部件。 然而,要实现全方位的技术,俄罗斯可能需要在更深层次上与中国合作,例如21世纪的“156项目”。 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能有必要提供一些有竞争力的技术,例如核潜艇技术,作为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