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师培训改革”的系列报告。
在幼儿园工作,耐力不足,越努力越没有动力,从事学前教育的信心不足。 “曾经,合肥学前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合肥学前学院“)学前教育部毕业生的就业阵痛,暴露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短板。
今天,这种现象早已不复存在。 “合肥幼儿园毕业的学生速度快,潜力大,发展有足的后劲,所以要在开学初期招人。 近日,在合肥幼教学院举办的就业促进会上,该校学前教育部的同学们变得“香甜”。
用人单位的肯定,源于学校近年来创新一系列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幼儿园与学校之间的壁垒,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打破院系之间的壁垒,让美术课具有“学前韵味”。
文教系老师来幼儿园讲授美术课程,如何准确把握学前教育规律?针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单位成员结构单一、教研部门分工的问题,近年来,合肥幼教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将过去文教系的专业教师、美术系、舞蹈系等专业教师集聚在学前教育系, 然后联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团队,组建少儿美术教研部,纳入学前教育部管理。
让美术系的老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教部的教学、教学、科研中,磨出来的东西自然适合学前教育。 合肥市学前教育处处长孙成是此次改革的有力推动者,在他看来,过去的分工分离,使美术教师无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规律,导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宽容”。 “只有把人、岗位放在学前教育部,才能真正让教师的教学适合学前教育部的学生。 孙成说。
适应岗位后,学前教育部的艺术课程发生了“大变局”。 在美术系教钢琴20多年的朱雯雯坦言,来到少儿美术系后,她的整个课程计划和课程安排都是为学前教育专业“量身定做”的。
过去,我们经常把美术系的课抄到学前部,课程难度大,不符合学前教育的规则。 “深入学前教育系、教研、观课、磨课、和系里老师一起做项目的过程,让朱雯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程设计。 针对学前教育部学生对编曲能力的要求,她彻底“改造”了自己的钢琴课,加强了孩子们的音乐编排。
“90后”老师王云婷在实际问题的指导下,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 学前教育部深度习王云婷观察到,幼儿园教师在创作儿童舞蹈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如知识转移能力不足,舞蹈动作与儿童认知能力结合不足等。 从幼儿园实地考察中获得的经验,都反馈到了王云婷的课程中。
编舞其实是一个从模仿到应用的过程,没有相关美术功的学龄前学生可以想象,在两三年内掌握基础知识、练字、拓展应用的难度。 但是,通过与幼儿教育系的老师们一起教学和研究,可以减少复杂度,简化备课,只选择适合幼儿教育系学生的内容,实质上就是把舞蹈课变成了儿童编舞应用能力课。 王云亭说。
拆掉幼儿园和学校的围栏,整合和培养学前教育人才
在大学内部,打破了院系教学和研究的障碍;高校与幼儿园之间,“墙”逐渐消失,形成校办幼儿园与幼儿园助力高校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在合肥幼教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曹宇看来,合肥幼前班培养到幼儿园任教的学生非常“丝滑”,衔接过程非常“丝滑”。 曹煜所说的“丝滑”,就是合肥幼教创新、高校、幼儿园的人才培养模式。
2024年,合肥幼儿园创办了第一批附属幼儿园,由当地政府提供场地,按照省一级园标准配备设施设备,对园区进行投资,发放员工工资;合肥幼稚园派驻管理人员,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招聘教师,组建专业团队,负责幼儿园的具体建立和运营。 学校每年根据幼儿园数量派出相应数量的教师,并担任幼儿园业务副主任。
同时,幼儿园每年选拔10余名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走进学院课堂,传授一线经验。 高校师资向幼儿园、幼儿园骨干向高校“丝滑”转型,为合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校教师进驻幼儿园,大大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和教研能力。 合肥幼教所属宜兰雅居幼儿园园长黄玉玲坦言,合肥学前教育部教师关凌云的课题“幼儿园轮毂灯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扎根于幼儿园,幼儿园环境、晨练、 教学活动等有了质的变化,幼儿园教师也有了更大的教研平台。“过去,一切都与经验有关,甚至许多幼儿园老师根本不知道如何教授研究。 关老师带着项目和大家一起做,这对幼儿园和老师的长远发展都有深远的利益。 “黄玉玲说。
同时,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也定期走进合肥学教部课堂,幼儿园教育实践案例成为解答学生疑惑的最佳素材。 例如,如果您的孩子挑食,您应该跟随他还是让他立即纠正?教师如何处理与保育员的关系?这些实际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解答。
联合研究与教学,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郭静老师在美术系工作了10多年,来到少儿美术系,感觉自己一下子开悟了。
过去,学前部也给学生上课,但在教学方法和专业的融合方面存在障碍。 人来了之后,就顺利多了。 郭靖坦言,他经常和学教部老师一起进行的课程磨练,也为他的艺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拓展了我对艺术的理解,使我的研究具体化,儿童艺术成为我未来的主攻方向。 ”
经过多年的磨砺,学前教育系综合教研团队15人成为国家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学校建有3个省级“双基”(基层教学组织、基础教学活动)示范教研部门,建设省级“双基”示范课程17个。
目前,合肥幼教正在引领一条由艺术系教师、学教系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同开设的一门课程模块化教学新路径。 例如,幼儿园教育环境课程的创建,由郭静、幼儿教育系教师张敏、幼儿园教师唐金月共同承担。 其中,郭静负责材料应用、艺术设计、美学评价的教学与分级,张敏负责理论教学,唐金月负责实践培训与指导。
破壁融合发展之路,正在为合肥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注入强劲能量。 如今,一举获得安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张一倩,对事业发展充满信心。 “学校所有的课程,尤其是美术课,都可以用,再加上幼儿园的实践,这样课堂知识才能及时验证,能力才能真正落地。 ”
像张一谦一样,也有很多学生受益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 近年来,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合肥学前班学生团队获得了50多个奖项,这些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 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近日,从合肥幼儿园毕业五年的何欣然将重返校园,但这一次,她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今年,她和郭静将共同为幼儿教育系的学生讲授“艺术与幼儿艺术”课,上半场郭静将教授简笔画、线条画等基本技法,下半课,何欣然将讲解这些基本技法在幼儿园的应用。
大学一毕业就考入合肥幼教集团实验幼儿园的何欣然,是高校与幼儿园深度对接机制的受益者。 大学期间,她“上幼儿园上课”,到了幼儿园后,她就像水里的鱼一样,迅速成长。 5年来,她从一名习老师成长为班主任、学前教育组中层干部。 现在,她即将把自己成长经历的反馈给学弟学妹们,她说:“理论与实践的深刻联系是一个难点,但在合肥幼儿园,这个难点已经逐渐被克服了。 我是受益者,我希望低年级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7日,第1版
作者:方梦宇,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