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有一定数量的外来务工家庭,因为父母需要外出打工,孩子需要跟着父母频繁换城市或居住地。 流动儿童的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人力支持,往往心理负担沉重,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体验,影响家庭养育质量和子女的成长。 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教师,学校和教师如何为流动家庭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支持?如何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有效管理情绪?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流动儿童的父母可能因社会流动性和环境变化而在表达和调节情绪方面面临更多困难。 这需要来自学校、幼儿园或机构的专业人士给予这群人一些耐心、专业的情感辅导和支持,为流动家庭营造更温暖、更包容的育儿氛围,实现流动儿童和家长更好的社会成长。
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是释放焦虑、缓解压力的第一步。 首先,它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情绪是自然发生的,没有对错之分,情绪也可以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情绪和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教他们一些表达情绪和正确与人沟通的方法。
比如,一些流动儿童的父母因为缺乏归属感或安全感,喜欢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即使开心、兴奋也比较内敛,所以可以鼓励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己,以轻松的方式体验积极的情绪,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以免太担心让孩子因为表扬而得意忘形。当您的孩子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
此外,你可以教他们一些与他人沟通的方法,比如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同情对方,给对方一个“我明白了,我可以继续听你说”的语境,然后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给予非评判性的情感表达,尽量避免使用评判性和绝对性的语言, 否则会增加沟通的情感成本。
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在吃晚饭的时候不想回家,想继续在外面玩,而你的父母忙于工作或家务,急于回家,你可以对你的孩子说,“我知道你在外面玩得很开心,但天黑了, 我要回家做饭,否则我们会饿的,我会很难过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平等沟通、相互协商的情境,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选择,而不是直接用行动或先回答。 流动儿童的父母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的同时,也在给孩子模仿的机会,让孩子和身边的旁观者知道,情绪是可以讨论和分享的,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流动儿童的父母应该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外界的目光而轻易质疑或否定自己。
帮助流动儿童的父母管理自己的情绪
由于生活的陌生感和“局外人”的社会标签,流动儿童的父母不仅处于缺乏人际支持的状态,而且在情感表达的输出上也存在重大问题。 谁倾听他们,谁理解他们,谁支持他们,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情绪咨询方面,也需要专业人士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和支持。
流动子女父母的情绪大多发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子女老师之间、其他父母之间都可能出现情绪变化和波动。 流动儿童的父母如何向不同的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语言表达和行为?单方面的培训和习、理论知识的投入很难完全覆盖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要提高家校互动的机会和质量,学校和社区需要深入了解流动儿童家庭的真实困境和需求,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引导。 其次,根据流动儿童家长在情感体验和行为管理方面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在对他们的相关培训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理论与实践的脱钩,用这些家长能够理解和理解的语言和方法进行交流和培训。 三是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指导人员素质,鼓励社区、居委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等与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合作,强化专业人才准入、考核、离职机制,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好的了解和支持的交流平台。
为流动儿童的父母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在外来务工家庭中,很多妈妈都是全职妈妈,因为需要经常搬家,这些妈妈与外界的联系已经减弱,要建立稳定的人际圈并不容易。 学校应关注流动儿童家长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困难,以及流动家庭的育儿需求,通过普及育儿知识、提供课后服务等方式缓解流动儿童家长的育儿压力,同时加强流动儿童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尤其是全职妈妈,以及社会通过各种渠道。
学校可设立家长开放日,定期为流动家庭提供服务和活动,帮助他们分担养育子女的负担。 同时,加强了不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互动,为父母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平台,形成了父母之间的互助,增强了流动儿童父母的社会归属感。 也可以根据流动家庭的日程安排,组织线上线下家长讲座或亲子活动,鼓励流动儿童家长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情感经历、成长变化等。 可邀请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这些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为流动儿童家长在育儿、情绪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赵梦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静波本文是国家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国家级总项目,“0-6岁婴幼儿情感劳动与支持研究”第1号。BHA210149研究结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7日,第3页
作者:赵梦雅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