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宽红(湖北**融**中心主编)。
*:《青年记者》,2024年第19期。
阅读大量“10万+”的内容,无法让观众获得有效的信息,更不能明确表达作者的意图。 这种盲目的做法聚流量,却留不住人心,终究会伤害整个行业。
目前,“100,000+”已成为许多**衡量新**内容的重要指标。 在近乎严格的KPI考核下,新**编辑批量“制造”了“10万+”的内容,从“震惊!“快看!“这很关键!到“官宣”、“突如其来”“太出乎意料”,同类片名铺天盖地,甚至成为“十万+”内容的“标配”。
但令人意外的是,很多“10万+”的内容无法让观众获得有效的信息,更何况作者的意图没有明确表达。 这种盲目的做法聚流量,却留不住人心,终究会伤害整个行业。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10万+”呢?
首先是打开观众视野的“10万+”。 如今,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信息传播的载体也向这一平方英寸转移。 在一片哗然中,内容供应呈现出巨大的趋势,大量低级、重复的信息充斥着手机屏幕。 同时,算法推荐造成的“信息茧”也严重干扰和影响人们的判断。 对于主流来说,成为受众的“信息管家”尤为重要,在复杂领域中为理性发声提供平台,成为主流的重要使命。 例如,《夏可岛》聚焦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刻解读,通过输出“视点+位置+高度”,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再比如《主播说联播》以短**评的形式传达主流价值观、观点和态度,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赢得了好评。
第二个是深入观众内心的“10万+”。 与观众共情是主流内容渗透到观众内心的重要途径,微信浙江宣传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秉承“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的经营理念,《浙宣》一经推出,就陆续推出“调侃'小镇是问题论者”是危险信号“、”历史不会凝聚一夜“等”热门“文章。 以热点事件为基础,辅以情绪化、观点化的表达,容易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引发观众主动进行“二次传播”。
三是引导观众向善的“10万+”。 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是主流的重要责任。 在“自导自流”商业传播平台善于引眼引流的时代,主流应该多关注普通人的故事,多做普通百姓的善行报道,做好内容的网络化改造,探索网络化的传播。 “垃圾收拾者捡到1万元现金,还钱时提出要求......》日薪1000元招不到任何人!这家伙停止工作了 20 天,为什么?杭州的这些报道之所以能够“出圈”“破圈”,是因为它们特别注重传达普通人的正能量,对宏大深刻的主题进行微观的、日常的处理,让观众愿意阅读、理解、记忆。
* 融合即将进入下一个十年。 如果说主流**前十年的主要任务是搭建平台,打基础,在技术层面专注于“赛马”,那么未来十年,回归内容将成为赢得主流观众的关键**。 优质内容的持续稳定输出,将成为主流融合转型成功的必然结果。
本文参考引文格式:
俞宽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10万+”[J].青年记者, 2023(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