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2024年即将结束,中国经济在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增强等问题挑战的同时,呈现长期向好态势。
回顾今年,我国GDP保持低位增速,以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为主,外贸、投资等宏观指标波动不时,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如何理解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表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与化解房地产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有什么关系?您如何看待2024年的经济趋势,新的优质生产力有哪些商机?
围绕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任、齐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 他认为,未来,我国在风险化解方面将突出有效投资,特别是要协调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债务风险高的地区要在转债的同时发展,在债务化解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低债务风险的地区要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尽快发展。 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成为长期政策扶持的方向,也蕴含着商业化机遇。
“21世纪”:中国已由GDP增速高转为低增速,预计2024年GDP增速在5%左右
潘向东:随着经济发展更加突出、高质量,这将对以往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旧模式和传统路线提出新的要求和改变。 从产业角度看,产业结构转型将凸显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同时,对投资模式也有新的要求,即突出“有效投入”。
这是由于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递减,未来投资模式将转变为提升技术、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引导,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降碳等。 培育发展新动能。
《21世纪》:*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何理解这一建议的背景和预期?
潘向东:这些建议的宏观背景,是经济复苏预期趋势下,对短期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作出的判断。
2024年经济工作总基调要坚持“在保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定、先立后破”的原则。 “破”旨在解决国内经济发展的拖累因素和隐患。 从宏观角度看,可以预期政策将继续支持各项经济工作。
《21世纪》:特别是在激发潜在消费方面,中国消费格局有哪些变化,可以激发哪些潜力?
潘向东:“潜在消费”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消费,如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家居、娱乐旅游、体育赛事、国产“潮品”等,这些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稳定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等传统消费, 也将成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2024年以来,中国经济转型中哪些问题更加突出,哪些结构性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
潘向东:2024年以来经济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或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二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三是社会预期疲软,四是隐患较多,涉及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
我们也看到,第一层次已经采取行动,从整体上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包括积极审慎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地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鉴于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当前减债思路已经明确,并正在持续推进。
“21世纪”:*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凸显了这些重点领域发出了怎样的信号?
潘向东:会议声明补充说,“风险隐患还不少”,表明风险隐患的重要性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风险排序方面,会议提到“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即房地产、地方债、金融。
相较于2024年风险表达顺序为房地产、金融、地方债,可以看出此次地方债风险排名相对较高。 总的看,妥善处理和化解三大风险,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具体体现。
《21世纪》:特别是在地方债务方面,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和稳定发展,经济各省要真正挑衅。 化解这种风险与化解房地产和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有什么关系?
潘向东:**经济工作会议是指房地产、地方债和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表明风险化解需要运用整体思维和系统方法,稳妥有序推进风险处置。 同时,要统筹解决地方债务风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在债务风险高的地区发展的同时,在债务化解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要善于盘活存量资产,遏制增量风险。
地方财政高度依赖土地收入,土地收入是地方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过去房地产信贷扩张与银行发展周期密切相关,城市投资平台是中小金融机构投资资产的重要领域。 2024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密集表态,强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金融体系参与地方债转债或稳中有序推进,配合金融体系通过商业银行债务重组、政策性金融工具置换等措施推动地方债务化解。
所以无论是房地产板块、地方债板块,还是中小金融机构,三者紧密交织在一起,在处理风险时容易影响到整个机构,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这意味着,未来风险化解相关政策需要更加审慎,呼应“先建立后打破”的表述,确保政策在改革过程中的平稳运行,稳步推进,不急于求成,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21世纪》:2024年以来,房地产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各地也在及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但市场呈下行趋势。 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房地产风险和明年需要解决的问题?
潘向东:从物业表现来看,2024年11月房地产数据整体走弱。 2024年1-11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4%,下降 01分,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02个百分点至-80%,在房企经营性现金流未见改善的背景下,建竣工两年平均增速有所扩大。 虽然当前房地产政策持续发力,但也要观察政策效果的可持续性。
由于销售是房地产相关数据的核心,如果销售难以持续提振,房地产短期内将很难走出困境。 从房地产政策来看,预计我国将继续积极稳妥地化解房地产风险,继续“保护主体”,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时应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
21世纪:您对2024年的经济前景如何?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潘向东:我对2024年经济仍然充满信心,虽然短期经济运行存在一些问题,经济修复基础还不牢固,但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内生经济增长动能正在修复的形势, 2024年经济将迎来复苏。
从趋势看,可以关注潜在消费、有效投资,以及符合产业转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优质生产力。
《21世纪》:如何理解科技创新与商业化中新型质量生产力的重点?
潘向东:新型质量生产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是革命性地突破技术、创新配置生产要素、深入产业转型升级而诞生的先进生产力。 这种提法注重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导,通过新技术创造新价值,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力。
中国经济增长要实现高质量增长,需要从传统的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当前,最有效、最迫切的发展方向无疑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动能、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科技创新。
随着大国博弈进入新阶段,我国必须加快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步伐,加大高新技术产业自主研发力度,走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此过程中,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成为长期政策扶持的方向,也蕴含着商业化机遇,包括绿色低碳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包括6G网络在内的未来产业。 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